德對華戰略出爐 京籲理性
指華日趨強勢重塑國際秩序 審查關鍵投資去風險
德國政府周四(13日)發表首份「對華戰略」文件,稱中國「已改變」,「以日趨強勢的手段謀取自身利益,並從多方面重塑現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德國需改變對華取態,在對華投資、審查涉關鍵安全的外來投資、出口管制等加強與歐盟以至全球伙伴協調和合作,以達到去風險化和加強供應鏈韌性的目的。德方解釋,尋求經濟關係多元化的同時「不會對華脫u和犧牲中國利益」。中方昨呼籲德國「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強調「以意識形態制定對華戰略只會加劇誤解和誤判」。
該日前獲德國內閣通過的「對華戰略」文件稱,中國繼續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對德國構成「直接安全影響」,加上中國在印太地區正漸趨強硬以「尋求地區霸權」等種種決定,都令近年德中關係的「對立」(rivalry)與「競爭」(competition)元素增多,促使德國聯邦政府從雙邊和歐洲層面,重新修正對華合作及應對當中挑戰的取態。
文件認為「體制對手」(systemic rival)的關係並不意味德國不能和中國合作,但強調合作要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同時德國亦接受與中國競爭。
尋求經濟關係多元 不犧牲中國利益
為此,文件在雙邊及歐盟層面提出一系列貿易和投資多元化和去風險化措施,包括德國將和其他國家建立天然物料伙伴關係,以減低天然物料和原始產品的對華依賴;聯邦政府將利用市場工具,吸引德企擺脫單方面對華依賴;而普遍上限30億歐元的投資擔保仍將適用於德企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一般投資,但文件指具有特別戰略利益的投資個案則可能出現例外(投資擔保為德國鼓勵貿易的工具,由政府分擔企業投資海外可能遇到的軍事衝突和充公等政治風險)。
德國和歐盟審查特別行業的外來投資將繼續採取較低起始門檻,以保護關鍵基建。另一方面,德國在與中國舉行會議和政府間諮詢前,將先諮詢歐盟伙伴意見。
德外長貝爾博克昨到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解說,強調「不想損害中國或德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她同時在社交平台Twitter辯稱「德方並非想尋求對華脫u,只想把風險減至最低」。
中國駐德大使館發言人昨回應表示,「希望德方理性、全面、客觀看待中國的發展」,指出「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看待中國和制定對華戰略,只會加劇誤解和誤判,損害雙方合作與互信」。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