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生一年流失2.7萬 近年高峰 中學校長稱退學潮未見頂 教局:流動屬常態

[2023.07.10] 發表

【明報專訊】近年掀起移民潮,中小學離港流失趨勢未止。本報以教育局最新數據推算,截至2022年9月的過去一年內,逾2.7萬名中小學生不再留港升學,為近年高峰。由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累計減少近6.8萬名中小學生。有中學校長表示,退學潮尚未見頂,預計新學年中一班數將進一步縮減,盼流失率可於一兩年後稍有回落。教育局稱,家長有權為子女選擇就讀學校,轉校、移居內地、海外升學等流動均屬常態。

明報記者 葉希雯、潘明卉

流失人數4年增逾10倍

升小一中一人數增 其餘皆跌

教育局每年發布《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羅列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學生人數等數據。本報記者比對2022年9月小一至中六學生人數,與2021年9月幼稚園高班至中五學生人數,發現同一批學生淨減少27,093人(見圖),中學及小學生分別佔15,231人及11,862人,意味茈L們或不再在港讀書;若與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淨減少2429人相比,即反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前,流失人數在4年間增逾10倍,流失率亦由0.35%進一步擴大至3.99%。

除了升小一及升中一的人數出現增長,小二至小六、中二至中六各級均錄得3.61%至7.53%不等的流失率。高中級別仍然屬「重災區」,中五級流失率為7.53%、屬最高,其次為中六級、流失率6.65%,兩級淨減少7293人。

津中議會料中一班數續縮減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學界已適應學生退學潮,指截至去年9月,中學一年內流失逾1.5萬人,與前一年流失1.4萬人的差距不算很大,雖然持續有學生移民離港,惟流失人數已不再如兩年前大幅C升。她又稱,本學年底(指近期)多了在內地就學的「港籍生」回港讀書,但未能完全填補退學人潮,盼流失率可在一兩年內由微升變成平穩,甚至逐步回落。

李伊瑩預料,新學年的中一班數將進一步縮減,不過「仍未聽到有中學因太多學生退學,而要其他年級(中二至中六)縮班」,促請教育局將全數「叩門位」轉為「專位專用」,只用於原校留班生,減少學生流轉。

小學校長盼人才政策帶生源

油w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表示,該校持續有零星學生在學期中申請退學,但相信「隨住社會慢慢穩定,要走的人都走了,(流失)數字有機會變得平穩」。她提及,政府過去推出不同吸引人才的政策,本學年起多了相關子女申請人學,期望能拉上補下,紓緩生源不足問題。

教育局回覆查詢稱,根據人口數字推算,已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未來將持續檢視中小學學額,訂定措施。局方又稱,將從長遠規劃公營中小學學位供應,並一直與學界保持緊密溝通,已積極呼籲並支援學界,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及果斷措施,例如停辦新校、重置、合併等。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要聞
脊髓肌肉萎縮DSE生 開朗性格解救抑鬱母 「兒子見我唔開心 叫我講出來」
【明報專訊】現年20歲、患脊髓肌肉萎縮症的施庚均,全身只剩手指可郁動,平日以輪椅代步,起居飲食要人照料。他自小定期到腦科、骨科、神經科等各專... 詳情
髮型師:港口味術語 外勞難熟知 稱助理學徒人手需求更大 「政府有無聽我們需要?」
【明報專訊】勞動力短缺窒礙多個行業疫後復蘇,政府宣布擴大輸入外勞,推行逾四分之一世紀的補充勞工計劃將改變,暫准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 詳情
【明報專訊】Seiko自小在髮型屋長大,皆因4個姊姊中3個都是髮型師。她約16歲入行,由低做起,轉眼成為髮型師逾廿年,視之為終身行業,更屢次... 詳情
26工種輸勞提出一個月 無交代短缺數據
【明報專訊】「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接受輸入勞工申請,政府上月13日沒交代各工種人力短缺數據便提出放寬規定兩年,...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人力政策以本地勞工就業優先為原則,若證實本地市場無法應付低技術工人需求,可讓僱主輸入外勞。港英年代1989年起曾放寬輸入外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