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和:由受過培訓家醫跟進 可免病人感覺被標籤

[2023.06.12] 發表

【明報專訊】醫管局精神科人手不足,如何善用私營醫療體系成為近日討論焦點之一。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林永和表示,由受過精神醫學培訓的家庭醫生跟進情緒病及精神病病人,能避免病人感到被標籤,非精神病病人亦較易向家庭醫生敞開心扉。行政會議成員、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林正財則認為,可加強家庭醫生照顧精神病病人的角色,惟政府須考慮資助等誘因吸引業界參與。

指精神科藥非只有專科可處方

本身是家庭醫生的林永和多年前已接受精神醫學培訓,其診所現會為精神病病人診症。他表示,有時患者被家人發現情况突然變差,但醫管局未必可以安排到提早覆診,便會選擇到其診所求助;他會輔導病人,了解有否被一些想法觸動,如有需要會調校藥物。他解釋,不少精神科藥物雖為危險藥物,例如思覺失調藥等,但現時法例沒限制必須由精神科醫生處方,家庭醫生只要有信心和能力也可開藥。

對於一些非精神病患者求診,林永和稱若發現病人有經常肚痛、心跳加速或頭暈等小毛病,他會多注意,例如多問一兩句「睡得好不好」、「最近有沒有事情煩惱」,病人通常會願意分享,他便會多花點時間輔導,嘗試找出問題根源,需要時再處方血清素、安眠藥等。

大學設進修 料數百家醫可處理

他透露,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均有開辦社區精神醫學文憑課程,讓家庭醫生進修,課程為期一年並要通過考核,部分課程早於20年前已獲醫務委員會認可,作為醫生「核准刊載資格(quotable qualifications)」,他相信目前有數百名家庭醫生可處理一般情緒精神問題,建議政府加強公私營協作,日後地區康健中心推行精神健康篩查先導計劃後,可下放病人至家庭醫生跟進。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稱,有部分病情輕微、本身須上班工作的情緒病患者,由於不希望影響日常生活而不太情願在醫管局覆診,由私家醫生跟進彈性則較大,建議政府參考擬推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交由家庭醫生長期跟進病情穩定的精神病人。

林正財說,家庭醫生為精神病人診症的時間遠較一般傷風感冒病人長,收費或因而較貴,令基層市民未能負擔,建議政府推資助計劃,讓病人以較低費用向私家醫生求診,惟要確保受資助醫生符合相關資格。

更多要聞
東區醫院治癌新系統 電療毋須「紋身」留記號 3D相機標記部位 免留痕勾痛苦回憶
【明報專訊】癌症治療與紋身看來風馬牛不相及,原來部分患者接受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時,須利用永久性的紋身墨水在治療部位周圍皮膚刻上永久記號,以...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底發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昨日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表示,目前基層醫... 詳情
簡屋營運費 政府按入住率加減 房屋局戴尚誠:元朗項目入伙前半年可申 信可近爆滿
【明報專訊】房屋局選定8幅地興建簡約公屋,其中元朗攸壆路項目將率先於明年首季推出營運合約招標,早前引起區內居民爭議的啟德世運道項目則於202... 詳情
【明報專訊】過渡房屋及簡約公屋均聚焦基層家庭住屋需求,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表示,簡約公屋主要供輪候傳統公屋不少於3年人士申請,政府暫未考慮開放... 詳情
【明報專訊】警方今年首4個月錄得1174宗投資騙案,較去年同期781宗增逾五成;涉款約7.09億元,亦較去年同期4.68億元增51%。當中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