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40市已批牌 廣深互爭先
【明報專訊】內地的自動駕駛發展一日千里,這幾年來不僅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湖南長沙、湖北武漢、江蘇無錫及重慶等40多個城市也相繼批出自動駕駛牌照。
廣州優勢在汽車研製 深圳贏法規
廣州自2017年開始佈局自動駕駛產業,2018年提出打造「國家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應用示範區」。2022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中,南沙「五大任務」就有「加強智慧網聯汽車測試示範,打造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和智慧交通產業集群」。且多年來,汽車製造是廣州的支柱產業,這更方便自動駕駛企業獲得各類配件;廣州亦「派錢」獎勵智能汽車研發,自去年起,對符合國家工信部L3自動駕駛及以上級別的車型,每個車型給予車業1000萬元人民幣。
擁有特區立法權的深圳,在自動駕駛法規方面則較完善。去年10月頒布的《深圳經濟特區智慧網聯汽車管理條例》,規定若發生事故時車內有安全員,則安全員要負責;若完全無人駕駛,則車企要負責,事故受害者可向車企索償等條款,開創全國自動駕駛法規先河。
自動駕駛相關企業 深圳1028家排第一
截至去年上半年,全國共有自動駕駛相關企業5682家,深圳以1028家排名第一。根據去年6月印發的《深圳市培育發展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坪山區、南山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將是主力軍。當中,大灣區首個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於去年5月落戶南山,參與的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在車聯網技術、車載感測器、智慧感知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深化產學研融合。而深汕合作區則將注重生產製造,比亞迪過去一年先後在深汕合作區競得3塊新能源產業用地,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將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視覺雷達系統、傳感系統、定位系統、電子控制系統等汽車電子產業等。
車企紛伙政府 助建智慧交通系統
當前,自動駕駛的安全除需要車載雷達及攝像頭及時反應,亦需要「智能道路」建設。若發生極端情G如大型車輛阻礙、行人闖紅燈等,難以靠車輛自身解決,這就需要安裝在路邊燈柱或埋在地底的各類信號機、定位器,靠5G通訊將即時路G傳給汽車,彌補其在感知上的局限,實現「車路協同」。目前內地各地政府除支援企業探索自動駕駛技術,亦密密改建「智能道路」,這也是目前自動駕駛測試範圍多為新區、郊區的原因。各車企紛紛與政府合作,協助其建設智慧交通系統,成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自動駕駛亦向其他領域擴展,美團在深圳坪山探索無人車送外賣服務,文遠知行則在廣州南沙試行無人環衛掃地車,同時亦有無人小巴、貨車服務。滴滴的自動駕駛卡車「KargoBot」,已有100台在天津和內蒙古之間常態化運營,全程1049公里,要歷經白天黑夜,通過積雪、結冰、修路路段以及國道、高速、收費站、匝道、隧道、城市廠區等環境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