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內幕交易漏洞多 SEC新例圖堵塞
過去逾20年,美國上市企業的高層及董事即使利用內幕消息買賣自家股票,基本上也不會因為涉及非法內幕交易而被追究。這主要源於美國證交會(SEC)於2000年起實施的《10b5-1規則》(Rule 10b5-1)有巨大漏洞,猶如為操縱內幕交易的人士提供「免死金牌」。
《10b5-1規則》的設立目的,是允許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可靈活交易自家企業股票。這些內部人士只要在買賣股票前,事先制定交易計劃,安排了交易日程,就算日後的買賣時機看起來相當敏感,他們基本上也不會成為監管機構的執法目標。
市場研究顯示,這些預設交易計劃似乎被一些企業高層濫用。不過隨着新的披露要求將於4月1日生效,《10b5-1規則》大部分法律罅將被堵住。
根據《10b5-1規則》,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只要在預設交易計劃時,不知道所謂的內幕消息,就不會構成內幕交易。雖然公司內部人士披露交易時,往往會表示交易屬《10b5-1規則》預設交易計劃,但這並非法律要求,上市公司也毋須對外公開這些預設交易計劃。由於交易信息缺乏透明度,市場人士有時會懷疑內部人士的交易時機過於完美。
預設交易計劃 不構成內幕交易
以氫燃料電池製造商Plug Power(美:PLUG)為例,其股價在2021年1月升至15年高位,長期擔任行政總裁的Andrew Marsh剛好在高位拋售了大量股票。當時Marsh透過一項預設交易計劃,出售了所持約40%的股份,賺進3600萬美元,是他歷次沽貨中,賺得最多的一次。該交易計劃是在他沽貨前一個月制定,而他沽貨後不久,其公司就因為連串利淡消息而股價大跌,3個月內股價由高位暴跌六成。
上市公司高層可在制定交易計劃的一個月內,甚至同一天買賣自家股票,又或在業績公布前啟動交易計劃。
《華爾街日報》的研究指出,總部位於佛州的遊艇零售商MarineMax(美:HZO)在2016年到2021年期間,其內部人士有21次在設立交易計劃當天出售股票,是該報的調查中,即日交易最多的一家。
VerityData研究主管Ben Silverman稱,在交易計劃設立當天進行交易,完全違背了預設交易計劃的理念,這並不是說這些企業高層掌握了重大的非公開信息,但這是一個漏洞。
一些企業高層往往趕在未如理想的季績發布前出貨,然後引用此前制定的交易計劃,證明自己在設立交易計劃時未掌握內幕消息。企業內部人士還可提前設立不同日期進行的多個交易計劃,其後還可取消那些交易時機不符合內部人士利益的預設交易。
新例限交易計劃須90天才進行
《華爾街日報》對2016至21年的7.5萬宗企業內部人士的預設股票出售進行分析,當中約五分之一發生在交易計劃制定後的60個交易日內。
整體來說,在60天內交易的內部人士獲利更多。與等待60個交易日以上才沽貨的內部人士相比,預設期限較短的沽貨交易,往往在股價下跌前進行。
當新規於4月生效後,企業內部人士在制定或修改交易計劃後,須等待至少90天才能進行交易。內部人士申報交易的表格,須披露是否正採用10b5-1交易計劃。此外,上市公司也需在季績和年報,披露與公司有關的10b5-1計劃。
不過即使新規生效,公司內部人士仍有方法控制交易的時機。賓夕法尼亞大學會計學教授泰勒(Daniel Taylor)指出,要是企業高層制定了沽貨日程,他們仍可將負面消息的發布時間,押後至沽貨後一兩天,監管機構很難證明押後消息發布,與出售股票的行為有關。這些企業高層不僅掌握內幕信息,更決定消息何時發布。
雖然制定新規時,SEC的諮詢委員會曾建議上市公司要在預設交易計劃開始或修訂後的4天內進行申報,但SEC最終沒有採納該建議。該諮詢委員會也曾建議要求所有美國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須遵守新規,但無論是舊規或新規,SEC都未有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高層遵守披露原則。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