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擬增掛鈎利潤元素 料可遏加幅 最快今公布
【明報專訊】政府與港鐵正檢討「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本報獲悉,港鐵近日已完成檢討並將提交行政會議討論,最快今日公布檢討結果。機制一旦有改動,將影響月底公布的新一年票價。消息稱,當局打算在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上引入港鐵盈利元素,將包括地產收入的港鐵利潤與票價加幅掛鈎,藉此減低票價加幅。
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每5年檢討一次。參考對上次2017年的檢討結果,當年同樣保留港鐵原有的計算票價調整方程式,即(0.5×去年12月按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0.5×去年12月按年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生產力因素。當年生產力因素設定為零,港鐵另在結果之上提供每年0.6%的「特別調減」。經此兩步計算後,加或減幅達1.5%可觸發機制,否則調整延至下一年。加價亦有「封頂」機制,不可高於前一年第四季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變動。
方程式料不變 「特別調減」掛鈎利潤
目前方程式中的「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需待月底公布。已知去年第四季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變動為2.84%,即假設檢討後所有安排不變,加幅最多為2.84%。港鐵就檢討票價調整機制於去年9月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不少聲音要求改動機制。今次檢討票價調整機制有多個焦點,一為港鐵已累積3.35%加幅如何處理;二為每年0.6%的「特別調減」會否延續或改動;三是機制會否引入早前多名議員倡議與利潤有關的因素,以壓低最終加幅。
消息人士分析,料港鐵將保留方程式,並繼續提供「特別調減」,該調減或與利潤掛鈎。據港鐵日前公布,去年純利按年上升2.9%至98.3億元。
不同政黨早前倡議以不同方式令港鐵盈利更反映在票價之上。民建聯提倡改為「盈利指數」,即盈利達指定水平不准加價,累積逾兩年的加幅須撤銷。民建聯陳恒鑌倡考慮的盈利包括物業收入。
立法會「A4聯盟」建議引入「利潤對冲機制」,即港鐵賺得愈多、票價增幅愈小,最終加幅為在方程式結果之上,再按利潤「打二五折至七五折」不等,利潤達150億元或以上不可加價。
實政圓桌田北辰倡議簡化方程式,建議只考慮通脹,以通脹率一半為上限,同時考慮港鐵盈利,如盈利超過一定金額不准加價,有關水平每年按通脹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