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科技部:採措施趨利避害
稱在眾多行業有廣泛應用潛力
【明報專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中國科技部專場記者會,多名科技部官員談及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ChatGPT」,指ChatGPT在眾多行業領域有廣泛應用潛力,將採取措施令該技術「趨利避害」,披露了監管態度。內地法學專家則建議,應抓緊啟動人工智能立法專項研究,統籌規劃有關人工智能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技術標準等,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立法。
記者會主題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中國網」報道,科技部長王志剛在會上強調,中國對於任何一個新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出來後,在倫理方面都會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利避害,讓利更好地發揮出來。王志剛說,ChatGPT本身是一個大模型,確實在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有進步的地方,同時,在算法、數據、算力上推進了有效結合。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長陳家昌表示,ChatGPT最近形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應用,表現出很高的人機互動水平,亦表現出自然語言的大模型已具備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些特徵,在眾多行業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潛力。
陳家昌稱,科技部下一步會將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三是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四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開放合作。
由微軟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OpenAI」開發的ChatGPT,其全球火爆熱潮近日亦席捲中國,引發多間內地科技公司跟風而動。不過「日本經濟新聞」22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內地監管機構已要求主要科技公司不要向公眾提供來自境外的ChatGPT服務,因為北京對這種基於人工智能的聊天機械人對用戶查詢的無限制回覆,日益感到擔憂。報道稱,騰訊和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已被指示不要直接或通過第三方提供ChatGPT服務。內地科技公司在推出類似ChatGPT服務之前,需要向監管機構報告。
中國法學會近日舉辦了一個ChatGPT主題研討會,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顧問、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員高紹林指出,未來一系列因為ChatGPT等類似應用引發的社會問題將爆炸式增長,由此帶來一系列法律問題,迫切需要立法規制。與此同時,北京市經信局發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2023年要全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底座,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着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加強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佈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礎數據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