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引醫保缺錢質疑 當局增5000定點藥房補鑊
依照國務院的政策,各地方政府近期開始施行以「門診共濟」為主要特徵的醫保新政。惟這項改革不僅引發武漢等地銀髮族不滿,更引發醫保基金池子是否沒錢的質疑。
在個人帳戶大幅縮水當前,潛在的醫療報銷好處能否兌現,新政還需要時間檢驗。
中國內地並沒有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基金,而是各省各自管理。在舊醫保制度推行20多年後,出現了經濟發達地區醫保資金池充裕,而部分欠發達地區可能存在赤字的情況。由於醫保帳戶只能個人使用,「有病的不夠花,沒病的用不了」也是普遍現象。
依照當局的政策闡釋,所謂「門診共濟」保障改革,是原來從統籌基金劃入個人帳戶的一部分資金不再劃入,而是留在統籌基金共濟使用。
「共濟」的含義,就是把參保人士的錢放在一起,給發生風險事件(疾病)的人用,共同抵禦疾病風險,讓參保民眾患病時更有保障。
武漢退休人士的不滿,除了個人帳戶縮水,還有譬如在醫藥報銷的起付標準、購藥要求等,也作出了新規定。有觀察人士指,由於配套政策未及時跟上,影響了參保人士對新政的接受度。
近日,武漢市將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定點零售藥房從原來的29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這被視為新政「補鑊」。
昨天,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明確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的配套政策。通知指,這是為了更好貫徹落實「門診共濟」新政。
各地紛紛發出的新政釋讀,並不是新政保障機制的一部分。國家醫療保障局曾表示,新政可為退休人員減輕門診費用負擔近1000億元人民幣。
但是,在個人帳戶縮水,潛在醫療報銷好處暫未兌現的情況下,讓民眾對新政增加「獲得感」,還需要時間檢驗。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