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棄鈔票英王頭像 再響英聯邦前路警號
澳洲央行本月2日宣布,新一批發行的5元紙鈔將不會印上新任英王查理斯三世的頭像,同時會跟原住民商討,採用可致敬原住民文化的新設計,來取代已故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頭像。
澳洲當局去年9月已表明不會自動改用查理斯三世的頭像,並考慮以澳洲人物代替,顯示澳洲共和派在英女王死後已蠢蠢欲動,並引發更多推翻君主立憲制的討論。澳洲作為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其一最強大國家,去除英王烙印象徵反映當今英國「軟實力」的衰落,甚至影響英聯邦的前景。
時代的結束 英女王之死
縱然共和派主張廢除君主立憲制,英女王生前一直尊重澳洲人意願及其民主制度,故獲不少澳洲人認同。英女王個人形象及親和力亦提升英國王室形象,鞏固了其君主及其他國家元首的地位。英女王在位之長,令諸如前總理特恩布爾的部分共和派成員也自視為「伊利沙伯(二世)時代之人」(Elizabethans)。隨茩^女王去年9月長辭人世,長達70年的伊利沙伯(二世)時代結束,其繼任者查理斯三世聲望不及,故澳洲共和派視英女王之死為推動修憲的契機。澳洲舉行全國哀悼女王活動期間,悉尼及墨爾本等城市爆發抗議活動,過千人上街要求廢除君主制,並譴責英殖時期迫害及壓迫澳洲原住民。
君主立憲制的未來何去何從?
澳洲曾歷英殖統治過百年。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和南澳等6個英國殖民地,1901年改制為省並組成澳洲聯邦,新生國家仍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即使澳洲後來走向政治及外交獨立,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堪培拉仍奉行君主立憲制。
然而,君主立憲制於澳洲一直存在爭議。隨茼@和運動擴大,澳洲出現不少聲音抗議由非澳洲人、且為他國領袖的英國君主來代表澳洲。共和派認為澳洲既成獨立國家,便應抹去殖民統治的痕[,更不應跟曾為宗主國的英國擁戴同一君主。澳洲1999年曾舉行修憲公投,其一提問為是否同意設立總統取代英王及總督擔任澳洲國家元首。雖因共和派對總統選舉方式存有分歧,最終公投以微弱差距未能過關,但此後多年民調仍反映較多選民支持共和制。儘管近年支持共和制的民意有所冷卻,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去年提名一位「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促進澳洲邁向共和體制,可見君主立憲制的未來並不穩定。
鈔票肖像背後的政治象徵
早於1910年,英國王室成員已出現於澳洲紙幣上,伊利沙伯二世在位期間延續。5元鈔票是澳洲現時唯一印有英國君主肖像的紙幣,體現英國王室在澳洲的元首地位。
考慮到澳洲共和派爭取推選自己的國家元首,這次以向原住民致敬的設計來取代已故英女王肖像的舉動,進一步反映共和派既不認同英國王室自殖民時期建立的領導地位(縱然現時地位僅為象徵式),更反對由非經澳洲人民選出的新任英王查理斯三世「自動繼任」澳洲元首。這項決定也可見澳洲獨立思潮升溫,共和派愈加渴望擺脫英帝國過去的影響,確立國家的獨立地位,並運用原住民文化及歷史資產建立及輔助國家的象徵及身分認同。
英欠軟實力 英聯邦如「歷史闌尾」
澳洲共和派透過改動鈔票頭像以檢視歷史的行為,對英聯邦構成另一挑戰。自二戰後反殖民浪潮爆發後,英國放棄大量殖民領土,大英帝國逐漸瓦解。雖然不少英國舊殖民地和自治領土均有加入英聯邦,但後者結構一向鬆散。即使後來不再以效忠英國君主為入會條件,英聯邦仍被不少人批評為殖民餘毒。英女王生前以「黏合劑」角色團結英聯邦各成員國,令英聯邦有力抵禦反對聲音不至於解散,但其離世削弱英聯邦的穩定性,並鼓勵成員國爭取全面去殖民化。
鈔票頭像改動一事反映澳洲對國家身分及文化的改觀,作為英聯邦其一最大而且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國家,澳洲對英國王室不置可否的表現,以至堪稱摒棄前兆,對英聯邦這個僅由「前帝國殖民地」尷尬身分撐起的組織而言絕非好兆頭。澳洲捍嬰菃痚禤a意識之舉,或會進一步削弱英聯邦體系,令人質疑其存在意義,鼓勵加拿大等其他成員國的共和派推動更大規模的共和運動,脫離英聯邦及推廣獨立國家認同。
帝國時代早已遠去,經過近百年解殖和近年脫歐後,英國不過是一個中型歐洲國家,影響力和形象早已大不如前——脫歐更令英國蒙上「排外」、狹隘的形象。澳洲等成員國留守英聯邦的誘因自然大減,這些國家的共和派早對英國殖民歷史和英聯邦體制存有不滿,澳洲以改動鈔票頭像來切割跟英國王室的聯繫,不難想像英國在英聯邦的影響力和領導地位,會在其他國家共和思潮蔓延下再被削弱。
英聯邦本身的存在,現在看來有如「歷史的闌尾」——倘若英國強大,當然可以錦上添花,但現實是當前的英國根本不具備任何領導英聯邦成員國的軟實力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