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此行為中美續交往釋信號
「不要期待布林肯訪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什麼戲劇性改善。」中美問題專家、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昨對本報表示,因現時國際架構下,拜登政府不會放鬆對華戰略打壓,訪問無法對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變化,但可對兩國社會經濟政治繼續保持交往,釋出明確信號。
美智庫:不應期望有大突破
不過朱鋒也指出,世界即將走出疫情時代,中美不管如何競爭仍需共存,要對基本的交往方式、合作方向形成共識。不管彼此間存在什麼爭議,還是要啓動定期制度化的溝通,對兩國關係進行更有效的管控、止損,而不是放任其走向全面的衝突和對抗。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學者白明(Jude Blanchette)亦對美國之音表示,不應期望會看到布林肯此行取得任何重大突破,但亦不會是壞事,「考慮到過去五年來中美關係惡化的程度」。
朱鋒:須制度化溝通管控關係
朱鋒說,時隔5年美國國務卿再訪華,加上經過3年疫情,雙方要談的其實很多,「如學生學者的留學,中美新聞記者的重新回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議題,都需要具體去談」;經濟層面,2018年以來的貿易摩擦也要繼續談。
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Dennis Wilder預測,布林肯可能敦促中國官員取消暫停赴華有效簽證,因為這影響到許多美籍華人,以及商業和教育交流。
恰逢美國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據報將訪台,朱鋒認為,布林肯這次訪問,中美關注重點都將聚焦台灣問題。中美持續互相指摘,但「兩國總是要有坦率直接的面對面交往對話,美國也不是真的想被捲入台海戰爭。中美官方溝通應該定期化、機制化,不管處於什麼狀態,中美關係如何,還是要談起來、談下去」。明報記者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