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禁令遏華AI 學者:長遠恐適得其反
《日經》的分析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AI)範疇不單止超越美國,甚至已開始拋離。美國政府亦深知中國在AI上的勢頭,近月透過阻止中國取得美國先進晶片來力阻中國AI發展,但有學者認為,美國這種打壓短期內或有效,但長遠而言恐適得其反。
加速華晶片獨立
中國政府將AI確定為重要戰略技術,但目前最大弱點是要依靠西方提供的先進製程晶片,每年耗資超過4000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其中全球市值最大的晶片商英偉達(Nvidia)近年與中國市場關聯密切,其提供的尖端晶片被用來協助中國的一些監控公司訓練圖像識別演算法,其技術對於比亞迪等汽車生產商而言也十分重要,因為那是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產品的關鍵。英偉達上一個財年收入為269億美元(約2098億港元),超過四分之一就是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美國商務部去年10月宣布擴大實施「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讓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巨擘難獲全球最先進晶片,彭博社上月報道,日本和荷蘭原則上同意跟隨美國,同意收緊對中國的晶片出口。英偉達已表明,在新規定下該公司可能會不得不把部分業務撤出中國。到上個月,拜登政府進一步出招,將21家中國AI晶片業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專家估計,中國失高端晶片供應,短期將被迫用舊技術晶片,打擊AI發展。
學者批美「民族主義政策」礙科學合作
不過,《外交政策》期刊上周五(13日)引述「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總監沙爾(Paul Scharre)認為,華府透過限制晶片打遏中國AI發展是一個錯誤決定。他指美國禁制中國取得先進外國晶片,相當於放棄美國對中國AI發展的長期影響力,並加速中國邁向晶片獨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國際事務政策學者瓦格納(Caroline Wagner)亦稱,美國在恐華下作出的這些「民族主義政策」,並不符合科學合作原則。她指現代社會學術研究大多透過交流意念和資訊達成,例如癌症、新冠和農業的研究等,其研究亦發現中美合作的研究所產生的成果,在科學質素上比獨自一國做的研究更高。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