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安撫疑內部分歧 學者:政府「試水溫」未改強硬
伊朗政府處理和回應「頭巾示威」的手法包括拘控、判處長期監禁或處決,但亦有釋放部分異見者,看似沒有相同準則。有分析認為,這些反映德黑蘭政府內部爭持於「鎮壓」與「安撫民情」;但亦有分析認為不同時期的不同做法只是「試水溫」和權宜之計,政府強硬立場從未改變。
對於伊朗最高法院上周維持對卡拉米和侯賽尼的死刑女裁決,卻准許另外6名死囚的案件覆審,專研伊朗政治的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副校長博魯杰迪(Mehrzad Boroujerdi)認為是「一種政治計算」,他說:「他們(伊朗政府)知道大規模處決會讓更多民眾走上街頭,進一步激怒他們。另一方面,他們想發出信號,表明會毫不猶豫地處決抗議者,以阻嚇民眾。」
英國杜倫大學中東及伊斯蘭研究研究所主任阿赫泰沙米(Anoush Ehteshami)認為,重審決定反映伊朗受到國內外壓力同時,政府內部也鬧分歧,其中一方是強硬派,另一方則認為處決將進一步催化抵抗,重審或釋放異見者可回應公眾壓力。
「馬基雅維利主義」力保政權
美國丹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哈希米(Nader Hashemi)認為伊朗當局行徑不一,是內部矛盾表現。一些分析把諸如《伊朗式遷居》女星塔雲妮阿里度絲蒂等名人被當局「先捉後放」視為當局恐嚇民眾的手段,但哈希米認為是當局試水溫測試群眾反應的做法。他亦提醒,伊朗現有政權已存在了44年,深明為保政權不擇手段的「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具有在「必要時讓步」的能力。
英國基爾大學中東研究副教授夏希(Afshin Shahi)則認為,當局有時「寬大處理示威者」是為了「防止安全部門內部派系鬥爭惡化」,因為倘有致命流血事件會使內部某些人遭到孤立。(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