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2030消除愛滋威脅?
【明報專訊】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旨在呼籲各界重視及關懷愛滋病,以及消除歧視。香港於1984年發現首宗愛滋病毒感染個案,香港愛滋病顧問局2022年12月提到,盼在2030年前消除愛滋病對本港公共衛生的威脅。
愛滋病基礎知識Q&A
Q:愛滋病及愛滋病毒感染有什麼不同?
A:俗稱愛滋病(AIDS)的後天免疫力缺乏症,是由於免疫系統受到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HIV)感染後而逐漸衰弱所引發出的多種疾病。若HIV感染者沒有接受治療,約一半會於10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患者。愛滋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攻擊免疫系統,當免疫能力下降到某一個水平,感染者便容易受到其他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而死亡。
Q:愛滋病毒如何傳播?
A:愛滋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性接觸,當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精液、陰道分泌物或血液進入他人身體,病毒便可傳染他人。其他途徑包括與感染者共用針具;受感染婦女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期間亦可將病毒傳給嬰兒。
Q:愛滋病毒有什麼常見誤解?
A:日常生活接觸難以傳播愛滋病毒,存於口水、汗水、淚水和尿液內的愛滋病毒量極低,不足以構成感染。蚊子不能傳播愛滋病毒。性傾向不是讓人感染愛滋病毒的原因,不安全性行為才是增加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原因。
Q:愛滋病有什麼常見的治療方法?
A:愛滋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藥物治療,有效預防發病成為愛滋病患者。如感染者接受治療後持續抑制病毒至無法檢測的水平,就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毒,即「測不到等於傳不到」。愛滋病毒無法根治,但可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俗稱「雞尾酒治療法」)抑制愛滋病毒,有效大幅降低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關懷愛滋網頁
減傳播:檢測 藥物 教育
推廣HIV檢測
政府愛滋熱線網頁建議HIV感染高危者,包括男男性接觸者、跨性別者、女性性工作者及其顧客等,每6至12個月接受愛滋病測試。衛生防護中心2022年7月公布本港愛滋病感染情况,發現女性性工作者新感染HIV人數異常增加,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底共有5人,大部分曾於油尖旺及深水埗區提供收費性服務。衛生防護中心公共衛生服務處主任黃加慶提醒,曾有不安全性行為的人應及早接受愛滋病毒抗體測試。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2022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透過社交平台及討論區,以網上問卷調查疫情下男性光顧性服務情况,收到594份有效回應,近六成受訪者屬18至29歲,大多具大學或以上學歷。調查結果顯示,疫下仍光顧性服務的受訪者中,逾八成每次嫖妓均有用安全套,但當中僅約兩成人曾做HIV測試,不測試主因是認為自己無感染HIV風險。該會高級項目經理黃文達表示,很多人以為用了安全套就安全而忽略HIV測試,建議政府加強教育。目前該會提供免費檢測包,15分鐘即可知道檢驗結果,測試不記名及保密。
推預防愛滋藥計劃
非HIV感染者服用暴露前預防藥物(PrEP)有效降低感染HIV風險。世衛2015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病病毒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服用PrEP藥物前必須檢測HIV及肝腎功能。關懷愛滋時任行政總監齊治之表示,本港HIV感染高危者如想服用PrEP藥物,需以高價到私營機構檢測及購買,他建議在社區或公營醫療系統開展PrEP計劃,讓有需要者以「共付費用(co-payment)」買藥。據關懷愛滋網頁,在香港私家診所做身體檢查及PrEP每月藥費約8000至1萬元。齊治之表示泰國已開展PrEP計劃,當地紅十字會除提供專利藥,亦提供副廠藥,每月藥費只需500港元。他認為香港若要在2030年前成為其中一個達「零新增感染HIV」的城市,推動大型PrEP計劃屬不二法門。
加強性教育
關懷愛滋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做問卷調查,對象為曾接受其機構性健康檢查的15至24歲青少年,收回1040份有效問卷,其中有195名女受訪者。調查發現曾於過去6個月與男朋友、固定性伴侶及非固定性伴侶發生性行為的女受訪者中,分別有16%、22%及29%會「每次使用安全套」,而男受訪者在上述3個情况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都高於五成。非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女受訪者中,有兩成稱原因與伴侶有關,包括「對方要求不使用」、「不想破壞氣氛」、「覺得不用安全套是『關係更親密』的表現」等。關懷愛滋時任高級預防項目主任鍾詩韻認為女性缺乏使用安全套的商議能力,建議伴侶花時間理性討論使用安全套的問題。
■模擬試題
(1)參考資料,提出一項有關愛滋病毒傳播的錯誤觀念。(1分)
(2)據「本港愛滋病毒感染及愛滋病呈報個案」圖表,描述香港愛滋病傳播的趨勢。(2分)
(3)假如你是衛生署官員,你建議如何加強推動預防愛滋病的措施?參考資料,說明你的答案。(9分)
顧問教師:陳志華
■參考答案
(1)日常生活接觸可傳播愛滋病毒是錯誤的觀念,與愛滋病毒感染者握手、共用餐具等,均難以傳播愛滋病毒。
(2)圖表顯示,本港愛滋病毒感染及愛滋病患者呈報個案2018年至2021年間呈下降趨勢,當中愛滋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由2018年624宗,減少至2021年447宗,下降28.4%,而愛滋病患者呈報個案亦由2018年139宗減少至2021年90宗,下降35.3%。由此可見,本港感染HIV病毒及愛滋病患者呈報個案均於2018年至2021年間逐漸減少,本港愛滋病傳播呈下降趨勢。
(3)建議一:公營醫療引入預防愛滋藥
假如我是衛生署官員,我會建議政府增加公營醫療資源,於公營醫療系統引入預防藥物,以加強愛滋病預防。參考資料,感染HIV高危者服用暴露前預防藥物(PrEP)可有效預防感染HIV,亦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球愛滋病毒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資料提及在本港私營機構購買相關藥物每月藥費可達8000至1萬元,部分有需要者或因財政問題,未能負擔昂貴藥費而放棄服藥,增加感染風險。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建議公營醫療系統引入PrEP藥物,為有需要及具財政壓力的HIV高危感染者提供PrEP藥物或津貼支援等,甚至參考泰國的相關計劃,提供更便宜的副廠藥,以加強愛滋病預防。
建議二:推廣HIV檢測
假如我是衛生署官員,我會建議加強推廣HIV測試,以助更多感染者及早發現病情,有效遏止傳播。根據資料,HIV高風險感染群組過去一年內檢測率目標為八成,但2020年中期檢討中,該群組檢測率只介乎60%至75%。另有調查發現,僅約兩成每次皆使用安全套的嫖妓者曾做HIV測試。部分HIV高風險感染群組或因欠缺認知、羞於啟齒、沒有相關渠道等而沒有測試HIV,成為隱形傳播者。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建議政府加強推廣HIV檢測,包括參考關注愛滋病組織的做法,於政府診所以不記名及保密方式提供免費檢測包,方便高風險群組定期檢測,及早發現病情,減少傳播鏈,以加強愛滋病預防。
建議三:加強公眾教育
假如我是衛生署官員,我會建議政府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大眾對愛滋病的認識。參考資料,青少年於每次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的調查數據中,女受訪者使用的比率低於男受訪者,亦有指女性缺乏使用安全套的商議能力。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建議政府定期於中學及大專舉辦有關愛滋病及正確性知識的講座、在大眾傳媒包括互聯網投放廣告,以及定期舉辦宣傳活動,教育大眾安全性行為的重要、預防愛滋病的方法、加強公眾有關性別平等的認知等,以加強愛滋病預防。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