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港人5年「走數」2.2億 凌霄志:醫局研口服藥收費機制

[2022.12.30] 發表
近日天氣寒冷及新冠個案上升,公院急症室求診者增,昨傍晚有市民在伊利沙伯醫院入院登記處附近輪候。(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港府目標明年1月中與內地通關,當局將要求非港人若經醫管局處方兩款新冠口服藥,自行繳付藥費,每個療程逾6000元;使用急症室等服務亦要按機制收較高費用。不過,據醫衛局上月底向立法會提供數據,過去5年非港人使用醫管局服務後,共「走數」2.2億元。有病人組織質疑,內地旅客一旦染疫,往急症室求醫後會否付費是未知數,憂慮高收費無礙他們湧至公立醫院求診。有公院醫生稱得悉醫管局擬制定特別機制,要求非港人先繳費方可獲口服藥。

醫局未答納自費藥否

本報昨向醫管局查詢會否將兩款新冠口服藥納入自費藥物名單,及如何避免非港人取藥後「走數」,局方發言人回覆稱病人經公院處方自費藥物,須先到繳費處繳款,再到藥房取藥,局方一直按情况檢討及更新藥物名冊,未交代會否將兩款藥納入自費藥物。

非香港居民等「非符合資格人士」,每次急症室服務收費1230元,住院收費每晚5100元。

醫衛局上月底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的過去5年,非符合資格人士使用醫管局服務後,撇帳總金額達2.2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感染新冠的非符合資格人士撇帳總金額達1200萬元。

病人組織憂高收費難阻湧公院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昨於港台《千禧年代》質疑,以往非港人在公院治療後「走數」情况嚴重,即使通關後要求染疫內地客付高昂費用,亦未必能確保繳交,難阻他們湧至公院求醫,憂加劇公營醫療壓力。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向本報表示,據其了解,醫管局正研究特別機制向非港人收取新冠口服藥費用,付費後才獲藥,未知落實日期。他認為現時醫療系統壓力已相當大,通關後求診者上升無可避免,惟相信高收費等措施有效,毋須「超級擔心」。

醫管局發言人稱,除緊急情况下,局方未必能保證為非符合資格人士提供服務;而除緊急個案外,非符合資格人士入院時須繳付款項作按金,局方有既定機制管理醫療收入和欠款;若指定時間內未付帳單,局方會徵收行政費,適當情况下會採取法律行動,如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或委託律師發信。

(新冠疫情)

更多要聞
反修例檢控組增調首長級2變5人 律政司「案件呈述」上訴 去年6宗全涉暴動案
【明報專訊】刑事檢控專員楊美琪昨發表刑事檢控工作報告《香港刑事檢控2021》,披露專責處理反修例示威案的「特別職務組」在成立兩年後,組內的首... 詳情
議員批人工島估價「粗疏」 團體指強推漠視民意
【明報專訊】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會上有議員關注工程造價及填海進度等,發展局早前提高人工島工程項目造價估算至580... 詳情
憂北都同時發展增造價 G19促排優次
【明報專訊】發展局早前公布中部水域人工島規劃,最新造價估算增至5800億元。由18名無政黨立法會議員組成的「G19」認為,未來尚有「北部都會... 詳情
【明報專訊】人大常委會正處理特區政府提請國安法釋法,內地官方中央電視台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昨決定將有關國安法釋法建議稿相關草案,提... 詳情
人均廢物量去年重返高峰 環署:疫緩經濟活動增 環團:減廢政策失效
【明報專訊】環保署昨公布《2021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去年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為415萬公噸,平均每日11,358公噸,較20...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