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高學歷「95後」最青睞京滬深 收入京滬佔優 深圳創新突出
【明報專訊】二十大報告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各地「求才若渴」。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上月發表「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聚焦今年內地95後(1995年或以後出生,16至27歲)青年人才的城市流動趨勢。報告指出,京深滬是最具95後人才吸引力的內地城市,而且能吸引較多碩士及以上的高學歷人士。
報告採用內地網上招聘平台「智聯招聘」中,大約2400萬年齡介乎16至27歲的活躍用戶求職行為數據等分析,以探討95後人才特徵及流動趨勢。報告指出,95後人才中,約一半即1200萬用戶為跨城求職者;在綜合各城市不同學歷人才流入、收入水平、創新、文娛等指標,得出95後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依次位居前十。
穗深互為外流目標首位
細分收入、創新、文娛等指標分析,京深滬對高學歷人才的匯聚效應明顯,成都、南京、杭州等主要二線城市跟隨其後,反而廣州在吸引高學歷人才上只能排第7;在收入方面,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標準,北京、上海及長三角城市顯然更有優勢,深圳在收入的吸引力略遜,但創新方面活力突出,以每萬人專利授權數量去排名,深圳為第一,而且前十城市中,5城位於廣東省、4城位於江蘇省,可見粵蘇兩省的創新力較強。至於文娛方面,報告以每百萬人的戲院數量為標準,拉薩、三亞排名靠前,珠海排第三(表一)。
從四大一線城市的人才來源和去向看,從北京流出的95後人才主要目的地為上海,而從上海流走的人才則主要流向北京,北京和上海互為人才外流目標城市第一位,不過因為上海近兩年放寬人才落戶條件,相對北京來說落戶政策更寬鬆,因此從北京流向上海的人才較上海流向北京的人才為多。
深圳和廣州亦呈現人才「交換」,無論是流出或流入都是以對方城市為首選,此外,廣州流向深圳的人才多於深圳流向廣州的人才,報告認為與深圳經濟發展潛力和創新動力高於廣州相關。另外,在廣佛一體化概念下,佛山是除深圳之外,與廣州人才「交流」最多的城市(表二)。
報告倡戶籍改革 撤遷徙限制
報告指出,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人才更是第一資源,在老齡化、少子化背景下,多數城市面臨年輕人口萎縮、人口快速老化問題,近年來各城市紛紛加入搶人才大戰,也就是要搶年輕人口;但報告認為,搶人才亦應充分尊重人口和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以及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按各地比較優勢順勢而為,並建議進一步深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遷徙的枷鎖,讓青年人才更自由流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