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天空:學禮明德 《禮記》與價值觀教育
【明報專訊】《禮記》的主要內容
同學們有禮!現在開始上課。
《禮記》屬儒家經典,主要分為《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今所指《禮記》,一般是指《小戴禮記》,由漢代戴聖所編,共49篇,作者多不可考,大抵都是孔門後學。我們常說的四書,其中的《中庸》與《大學》俱見於《禮記》,可見此書之地位。
顧名思義,《禮記》主要講禮,包括禮制、儀式、道德規範、人格修養等。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云︰「禮者,理也。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見於待人接物,禮多半是指適宜、恰當,實在不能忽視,偶一不慎,我們便很容易「失禮」了。
回想中學時期讀過的文章,出自《禮記》又比較深刻的,應是《禮記.禮運》篇中的〈大同與小康〉,其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稍提起,即記起,且背得出。
備受重視的價值觀教育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轄下設有「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近年編訂《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下簡稱《架構》),「為學校於課堂內外規劃價值觀教育提供建議和示例,幫助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在學業、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挑戰。」在香港未來的教育發展中,價值觀教育將更加受到重視。
教育局特別強調,中華文化是價值觀教育的主幹。由是觀之,儒家經典肯定是重要的教學參考及依據,《禮記》自然不可或缺。
《架構》提到10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及勤勞,最好的教學方法,無疑是結合中華文化,引用古聖人智慧金句,配上現代例子,穿梭古今,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久而久之,我們將更有修養,社會亦能更加優雅。
《禮記》中的智慧金句
現試舉二例。《架構》提出一系列對高中學生的期望,其中一項是「學會慎獨」。深究一下,同學會發現《禮記.中庸》已清楚提及「慎獨」︰「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最易鬆懈,以致做了一些不恰當、失德的事。君子應謹言慎行,即使是在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也不應該失去對自我的要求,同時亦不要因為自以為是小事就掉以輕心,言行應一直多加檢點。回到生活層面,筆者會以「好好和自己相處」延伸「慎獨」的觀念。例如,孤獨之時,同學大可遨遊書海,神交古人,多作思考,若一味追求熱鬧,找人解悶,就很有可能已經被孤獨擊敗了。
第二個例子,《禮記.學記》提到「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大概是指,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並且要不斷努力,不斷向上提升。筆者認為,這正好和價值觀教育中的「堅毅」、「勤勞」、「責任感」、「同理心」等相呼應。你說︰「這樣也能一舉多得?」我回︰「當然可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聖賢亦智慧滿滿。」
不信?寂寞的時候,打開《禮記》看看吧。
蒲葦
(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系列、《一本正經學古文》等。)
文:蒲葦、潘銘基
插圖:鍾錦榮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