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庫泥土檢類鼻疽 與患者極度同源 食水樣本全陰性 袁國勇料細菌由通風口入配水庫
【明報專訊】深水鶞3個月錄得20宗類鼻疽,其中一名患者家中廁所水龍頭內側和花瓶內的水早前驗出該菌。衛生防護中心聯同港大袁國勇團隊最新調查發現,區內配水庫共有32個泥土樣本驗出類鼻疽菌,其中4個樣本的細菌基因排序與區內患者「極度同源」,配水庫37個食水樣本則呈陰性。防護中心昨日未有回應食水是否傳播途徑,其後發稿補充指無證據顯示個案與配水庫自來水有關。袁國勇稱,不排除細菌經通風口抽進配水庫。港大專家孔繁毅則認為食水傳播仍是最大可能。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聯同水務署召開記者會交代調查進度,稱上月10日至本月1日於深水鶧洃瑰侜471個環境樣本,38個對類鼻疽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其中32個為配水庫草地泥土樣本,包括25個深層泥土樣本(見表)。調查人員成功從6個深層泥土樣本種菌,發現4個樣本細菌基因排序,與區內8名患者非常相似,防護中心相信兩者有關聯;其餘兩個樣本基因排序未完成。配水庫37個食水和相關拭子樣本則呈陰性。
袁倡水庫裝濾氣裝置 水署:會研究
記者昨日兩度問及食水是否傳播途徑或是否當局調查方向,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未有回應。至晚上防護中心發稿,指無證據證實個案與相關配水庫提供的自來水有關。列席記者會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暫未確定傳播途徑,從患者住所分佈估計,細菌隨塵土飛揚至民居的機率很低。袁強調近日前往配水庫視察,沒發現滲漏問題,相信細菌循此污染食水的可能「極之低」,重申本港食水符合世衛要求、非常安全。
袁國勇稱,不排除泥土的類鼻疽菌或經多個通風口進入配水庫,或因全球暖化令泥土細菌量增加,亦提高了配水庫和水管水溫,致食水游離餘氯含量降低,未能殺滅細菌。他建議在配水庫安裝高效空氣濾器,減低細菌經空氣進入配水庫,並再提醒居民早上開水喉讓首分鐘的食水排走,不要直接飲用和漱口等。
孔繁毅料食水傳播仍最大可能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H教授孔繁毅向本報稱,配水庫食水樣本雖未驗出類鼻疽菌,但仍相信食水是最大可能的傳播途徑,建議暫停相關配水庫,直至完成氯氣消毒。
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蔡德業於記者會稱,署方有恆常監察食水水質,亦已增加食水餘氯含量。至於袁國勇上月建議於配水庫安裝紫外線消毒裝置,蔡稱仍正研究可行性,亦會研究加裝空氣過濾裝置,沒回應未能趕及近日颱風襲港前安裝設備是否太遲。
有居民稱不憂:如常上嘉頓山
石硤尾2至3號配水庫毗鄰嘉頓山山頂,兩者有鐵絲網相隔,一般市民不能進入配水庫範圍。昨午4時許,十多名市民在嘉頓山休憩,當中不乏長者。石硤尾h八旬居民馬伯伯表示毫不憂慮,「日日上螺冇事」,會如常每天上山。
至於上月兩宗分別居於港島東和九龍東的個案,歐家榮稱患者細菌基因排序不同,相信兩宗個案與深水劗z發未必有關。袁國勇補充,類鼻疽是風土病,若非同一源頭爆發便毋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