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360年老屋 中大復修梅子林 瓦缸屋瓦「出土」

[2022.10.16] 發表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稱活化鄉村計劃有重重限制,例如人手不多,需召集義工將淹沒在泥土的物件挖走,如他手中石雕裝飾;至於老屋,由於只有村長願借出中間的正房,團隊只能復修正房(後方建築物),完工後有如「屋中有屋」,亦體現業權精神。(李紹昌攝)
梅子林位置偏僻,中大團隊復修村屋的材料均符合輕巧原則,包括鐵通、木材及膠板等,例如村尾的排屋以膠板搭建屋頂,鐵通支撐建築物。團隊又以木製的窗框與傳統的夯土牆結合,下雨亦不會滲水。(李紹昌攝)
梅子林雖然「山旮旯」,但數年前有本地藝術家為村屋繪畫壁畫,令梅子林成為行山者打卡熱點,加上中大團隊復修村屋,令村落重現生機。(李紹昌攝)
老屋是梅子林歷史最悠久的村屋,中大團隊2020年進駐該村時,發現老屋屋頂已倒塌,瓦片淹沒在三四呎高的泥土,後來召集義工挖走泥土,令屋內物件重見天日,包括裝飾大門的石雕。(李紹昌攝)
中大團隊為梅子林復修的村屋,結合現代與傳統建築技術,不但重現鄉村歷史,亦帶來新的故事,傳承傳統。(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被譽為現代「世外桃源」的沙頭角梅子林有360年歷史,近年推行復育計劃,例如復修耕地,令荒廢村落重現生機,最快明年初更有營地建成,最多容納40人。中大建築與建造學院獲鄉郊辦資助200萬元,為梅子林復修村屋的首期計劃已完成,當中包括復修全村歷史最悠久、建於1661年的老屋,團隊採用輕巧物料,在不影響老屋原來結構下,與建築物結合,以及保留老屋逾300年屹立不倒的夯土圍牆。團隊又試驗以現代方式建造夯土牆,較傳統夯土堅固,並以此技術復修另一間排屋,為未來復修其他村屋打好基礎。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慶春約有7條村,以梅子林最早立村,歷史較荔枝窩更悠久,上世紀50、60年代為全盛時期,村長曾玉安表示全村有16戶共80多人。1970年代居民陸續遷出,該村20多間村屋人去樓空,大部分失修破落。中大團隊最初進駐梅子林,發現老屋只剩下三邊相連的夯土牆,屋頂塌下,瓦片淹沒於三四呎高的泥土。團隊遂召集逾百名義工挖走泥土,令屋內的瓦缸、從屋頂塌下的瓦片、鋪砌天井的麻石重見天日,亦令三合院佈局重現眼前。

壁畫成打卡點 以此為基礎復修村屋

梅子林有數間壁畫屋,包括「雀仔屋」、「牛屋」和「果子貍」屋等。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表示,該幾間村屋的壁畫數年前由本地藝術家及義工在村屋繪畫,結果成為該村標誌,不少市民慕名前來,成為「打卡」熱點,亦令市民重新認識梅子林。中大團隊獲鄉郊辦撥款復修該村村屋,2020年10月進駐梅子林,鍾認為壁畫與復修村屋可並存,於是在此基礎挑選了該村「一頭一尾」,即最悠久的「老屋」及村尾其中一間已倒塌的排屋復修。

交通不便採輕巧物料 新科技改良夯土

梅子林位置偏僻,從荔枝窩步行約半小時才抵達。鍾宏亮稱,由於交通不便,復修材料需符合輕巧原則,包括鐵通、木材及膠板等,兩間村屋的屋頂就是以膠板鋪設;屋內以鐵通搭建支架,既有支撐功能,拆卸時亦可回復原狀,不損村屋結構。至於趟門、窗框等,則以木材建造,符合輕巧設計,完成復修的村屋帶點「和風」,但鍾稱並非刻意營造日式風格。

鍾又說,老屋是全村最古舊建築,亦只有老屋大門向北,估計村民最初由內地來港立村,將村屋大門面向內地,至於後來建成的村屋,跟隨附近村落都是大門向東。鍾稱老屋是三合院,由中間正房及左右兩間廂房組成,當中兩間廂房突出,有如「下山虎」,是三合院的建築特色;由於業權問題,只有村長曾玉安願借出中間的正房,團隊只能復修正房,完工後有如「屋中有屋」,亦體現了業權精神。

梅子林擁有300多年歷史,部分較舊的村屋牆身以夯土建造,亦是昔日農村普遍的建築技術。鍾宏亮說,昔日梅子林物資匱乏,加上地點偏僻,建屋物料就地取材,以當地的泥土混合糯米、碎石及穀殼等,再壓成泥黃色牆身,甚為堅固,老屋的三邊牆建成至今屹立不倒。

中大團隊復修老屋時,亦嘗試就地取材,在村內不同地點採集泥土,再混合碎石等材料,以現代科技壓成夯土,堅固度更勝傳統夯土,可支撐兩三層高的樓宇。

義工寫詩作曲 重現歷史兼帶新故事

復修的村屋設計與原來有出入,例如以膠板鋪設屋頂,而原來的屋頂瓦片被打碎及鋪設地台,排屋旁邊種草,營造伸延的庭院風格。鍾宏亮稱,復修古舊建築既可還原本來面貌,亦可加入新元素。他又說,復修計劃招募了逾百名義工,協助挖掘老屋的泥土,讓屋內物料重現天日;義工中有本地詩人,為梅子林村創作詩歌,亦有退休建築師為梅子林的復育計劃作曲,不但重現鄉村歷史,「更凝聚了一班人,為鄉村帶來新的故事,令到這個地方復活」。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foodpanda罷工者料千人響應 稱持續至資方「正確回應」
【明報專訊】去年11月foodpanda外賣員不滿被削減服務費發動罷工,foodpanda承諾改善地圖系統,以實際運送距離計算外賣員工資。新...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上月表示,友人開設回收及再造木卡板的「綠盈環保」,因城規會定義其廠房為「工場」而非「回收中心」,不獲批政府「回收... 詳情
最低工資轉一年一檢 消息:落實「機會很高」
【明報專訊】本報前日引述消息報道,最低工資將由時薪37.5元增至40元。據了解,最低工資水平由兩年一檢轉為一年一檢「機會很高」。勞福局副局長...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早前預告《施政報告》會有「搶企業、搶人才」政策。對於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置業需支付的買家印花稅(BSD),行政會議召集人... 詳情
中大擬推簡化版校徽
【明報專訊】明年是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據了解,中大擬簡化校徽,新版本將應用於網上社交媒體、手機應用程式等數碼媒體;原有校徽將繼續在畢業證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