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作家Annie Ernaux獲諾貝爾文學獎
安妮.艾諾以勇氣和精確敏銳度,揭開她個人回憶當中的根源、疏離感與集體制約……在寫作當中,她不斷從不同角度檢視一個由性別、語言和階級上的巨大差異刻劃的人生。 瑞典學院評價
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周四(6日)公布本屆獎項由82歲法國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內地譯安妮.埃爾諾)獲得,評語指她「以勇氣和精確敏銳度揭開個人回憶當中的根源、疏離感與集體制約」。艾諾是首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女性,她的「自傳體小說」作品圍繞自身經歷,感悟人生而引發讀者共鳴。艾諾昨對獲獎感驚訝,她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是一項巨大的榮譽,亦是一項重大責任。
首名文學獎折桂法女作家
安妮.艾諾多年來是文學獎熱門人選,如今成為此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119名得獎者當中第17名女性獲獎者。瑞典學院指她「以勇氣和精確敏銳度,揭開她個人回憶當中的根源、疏離感與集體制約……在寫作當中,她不斷從不同角度檢視一個由性別、語言和階級上的巨大差異刻劃的人生。她的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
瑞典學院指艾諾相信寫作的解放力量,作品以直白簡練文字,展現不肯妥協姿態。艾諾過去曾形容寫作是一種「政治行為」,藉此讓人看到社會不平等問題,瑞典學院稱:「為此她利用語言作為『一把刀』,如她所說般,撕開想像的面紗。」
82歲筆耕半世紀 感悟人生衝突
艾諾1940年出生於法國北部諾曼第(Normandy)一個普通雜貨商家庭。她起初在中學任教,後來在法國遠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後繼續寫作。艾諾從1974年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了約15部作品。
《位置》、《一個女人》等作品用細膩、傷感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出身貧寒的父母如何為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所經歷的充滿失落、絕望、希冀、夢想的奮鬥過程,準確、客觀地再現了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別,同時也以極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達了對父母及故鄉愛恨交加。
艾諾的作品曾改編為電影,例如2000年出版的《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Happening)所改編的《孕辱》獲得去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原作談及艾諾在1960年代的一次墮胎經歷,墮胎在當年的法國仍屬違法。瑞典學院稱這部關於一名23歲女性非法墮胎的「客觀而冷靜的敘述」作品,是她多部作品之中的傑作。
用字中性冷靜 帶出公共議題
香港文學館客席策展人黃嘉瀛昨接受本報訪問。她認為艾諾的作品用字中性、冷靜,如社會學家般在書寫,這令其作品更具真實性。她舉例,艾諾在首部獲獎作品《位置》中,描述自己的個人背景及成長、與家人的關係等,「用文學語言書寫自傳」。
香港琤秅j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楊彩杰則指出,艾諾的自傳體小說有其自我風格——同類型小說如盧梭的《懺悔錄》的內容較個人,而艾諾的作品則是藉個人經歷帶出公共議題,將自己的個人經歷如墮胎、患病、童年經歷等緊扣法國的社會轉變,並有意識地談及階級、種族、語言議題。
(明報記者/路透社/中央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