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採樣站常規化 「0+0」擬續驗核酸 田北辰憂難吸遊客 學者倡放寬檢測間距
【明報專訊】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甫上任即強調核酸檢測在對抗新冠疫情的重要,目標達至「多、準、快、易、平」。醫衛局昨公布多項提升社區檢測措施,包括「常規化」流動採樣站並組成社區檢測網絡,亦再強調核酸檢測是找出患者的「金標準」。據了解,政府擬繼續加強核酸檢測,若日後放寬入境限制至「0+0」,亦會繼續要求旅客檢測,不會以快測代替。立法會醫衛界議員林哲玄相信,新安排為入境限制鬆綁「補番數」,寧多做市民易接受措施。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認為遊客或抗拒核酸檢測,即使「0+0」亦難吸引來港;港大學者金冬雁建議放寬旅客核酸檢測間距。
盧寵茂上任第一天已約見檢測商會面講述核酸檢測的重要,而7月初首次主持疫情記者會亦提及政府重視核酸檢測,又說「常態化」核酸檢測是內地控疫重要手段,冀參照內地「15分鐘核酸檢測圈」。醫衛局昨公布一系列提升社區檢測措施(見表),包括「常規化」流動採樣站,屆時共85個檢測地點組成社區檢測網絡,覆蓋全港18區和大部分港鐵站鄰近範圍,局方粗略估算約七成人口由居所步行最多15分鐘、即約一公里範圍可到檢測地點。翻查資料,盧寵茂8月中曾透露當時約三分之二人口15分鐘內可到達檢測地點。
料七成人15分鐘可至 免費檢測須「安心」登記
其他措施包括為特定高風險者設立「綠色通道」、要求「願檢盡檢」者須經安心出行獲取「檢測登記碼」等;亦引入更多檢測商,由9間增至14間。醫衛局昨回覆稱,過去兩周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每日檢測量逾10萬人次,陽性率約1%。翻查資料,社區檢測量今年7月每日約7.5萬至8.8萬人次。
局方提到,具較高靈敏度的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的「金標準」,有效篩查低病毒量患者、切斷傳播鏈,重申政府抗疫不「躺平」,繼續精準管控疫情,以最小代價達最大效果。據了解,政府為達「多、準、快、易、平」目標,日後即使放寬至「0+0」亦將繼續要求旅客做核酸檢測,不會以快測代替,惟有待特首拍板。
林哲玄:為放寬入境「補數」 或助爭通關內地
林哲玄相信,本港近日放寬入境限制,核酸檢測作為下個防疫關卡,加強能力是為「補番數」,減低社區傳播風險,放寬至「0+0」時更顯重要,相信政府不走回頭路下,寧多做市民較易接受措施,亦估計新安排有助爭取與內地通關。
田北辰質疑,全球僅餘中國堅持核酸檢測,若繼續要求旅客核酸檢測將影響與國際接軌,「當然我希望『0+0』後客似雲來、遊客唔介意做核酸,但我唔相信會」。至於加強檢測能力是否有利與內地通關,他相信更重要是內地推高疫苗接種率,與本港加強檢測是兩回事。
金冬雁:佔公共設施礙復常 薛達:高危者快測已夠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引述研究稱,連續3次快測成效與一次核酸檢測相若,質疑病毒量較低者不具傳染性,不解提升檢測量意義何在。他認為檢測地點借用球場等公共設施,耗費大量資源會影響復常,建議集中在醫院和院舍等場所篩查患者,鼓勵市民在家多做快測;又說近期本地個案約三分之二為快測陽性,「明眼人都知道係從抗原(快測)搵出嚟」,質疑本港做法與外地大相逕庭。至於抵港旅客,金冬雁認為海外人士服從度較低,未能確保有做快測,認同應繼續要求核酸檢測,惟可放寬檢測日子間距。
港大微生物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認為,核酸檢測在醫院和院舍等相當重要,惟一般市民而言,只要高危者快測便足夠。隨着疫情回落,他建議逐步取消入境旅客強制核酸檢測要求,減少對社區檢測設施需求,強調增加核酸檢測中心不會帶領香港走向復常。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