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景路長者大廈老人反對 宅前建無家可歸者收容所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府計劃在北約克富裕社區灣景路夾Cummer Ave.一處「老人屋」前建設廉租屋,但是區內的長者認為在此建設的是無家可歸者庇護所,於是插牌反對。
居住在北約克Cummer Ave. 175號一間「老人屋」、年逾80的麥先生說,「你看我們大廈前面的一片綠地,我們經常在此晨練和舉行活動,然而市府卻計劃在此建設一處無家可歸者露宿中心。
我們堅決反對,已有超過80%老人簽名反對。市府說這是一個廉租屋項目,但實際上是一個收容無家可歸者地點,如果讓這類人入住,肯定帶來吸毒、社會治安差以及破壞環境衛生等問題。
「在我們抗爭之下,原計劃去年的施工工程停了,但市府至今仍沒有完全取消這個項目,我們多次要求給予明確答覆,卻被置之不理。我們將繼續抗爭,希望貴報幫助反映。」
多倫多公共圖書館推出
長者數字讀書技能項目
隨着疫情結束,多倫多各項公共服務逐步恢復,為了促進老人身心健康,多倫多公共圖書館系統推出長者數字讀寫技能項目(Senior's digital literacy program),進入社區服務老人。
為項目作志願者的麥老先生說,「我們這個老人屋共有270名老人,其中1/3是華裔,由於我能說英語,所以幫助這個項目作志願者。這個項目是,圖書館每周2次派人來我們這裡舉辦講座,指導老人如何使用圖書館,包括給老人辦理更新圖書卡、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上網檢索圖書,舉辦電腦網絡課,幫助老人掌握基本上網知識以及如何實現網絡安全。項目非常受歡迎,有80多歲老人腿腳不方便也積極參加。老人們唯一遺憾是,由於項目在不同的老人社區輪流,我們的電腦課原計劃上月舉行,現實可能要拖到本月下旬。」
熱情的麥老先生還說,「由於疫情老人家很少外出,我們非常希望更多適合老人的活動走進老人屋。受圖書館項目啟發,我希望政府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圖書館閱覽室,這樣老人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圖書館資源。」
多倫多公共圖書館表示,這一項目是與市府老年住房服務部門合作,旨在提高老人的讀寫數字化技能,圖書館員將深入老年社區舉辦講座和手把手輔導,項目不僅教授老年人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更增加他們對數字化的信心、減少孤獨感,增加社會聯繫和獨立性。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