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生意好轉未達疫前水平 外地遊客重來明夏完全復常
【明報專訊】隨着疫後經濟重開,華人商業正逐步恢復,然而商家的經營狀況表現各異。
這個周末多倫多中區華埠每年夏季舉行的中區華埠同樂日恢復,多倫多華埠商業促進區主席雷普信說:「舉辦這個活動目標是振興中區華埠商業,吸引更多人到唐人街消費。從目前效果看,產生了影響,但規模也就達到疫情前的一半。」
一間銷售手鐲項鏈等裝飾品的攤販說:「疫情前每年我都參加,效果很好,今年很一般,你看雖然遊客很多,但購物的很少。我想可能是現在物價這麼高,人們都節省消費。」
與沿着士巴丹拿道舉行的同樂日活動人潮洶湧相反,旁邊的龍城商場內顯得冷清,許多商舖關門打烊,還有的商舖貼出舖面轉租的廣告。
一間經營女性服飾的店家說:「據我了解這個商場有三分一商家經營艱難,很多租期到了就不再經營,我也是勉強支撐,很可能到租期後就不做了。這場疫情對我生意打擊很大,不說疫情期間長期關門,生意至今沒有恢復過來。這裡有很多原因,比如來唐人街的遊客沒有回來、人們消費習慣改變都選擇網上購物,最重要一點是現今高通脹抑制了人們的消費。」
另一間位於士巴丹拿道上經營紀念品、旅遊品的商家說:「進入夏季後我的生意明顯好轉,但無法和疫情前比,主要是海外遊客沒有完全恢復。另外現在物價這麼高,人們的消費力明顯下降。比如疫情前舉行的同樂日活動,許多遊客逛完後都會過馬路來我店消費,今年我發現來店的客人不多。」
登打士西街夾士巴丹拿道路口以東沿着登打士街兩邊有眾多餐館酒吧快餐店,一間規模不大的華人餐館表示:「這個夏季生意逐漸恢復,但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周末人較多,平時仍然很少。現在物價這麼貴,我們的進貨成本人工成本都增加了,但不敢漲價轉嫁給顧客,不然客人就更不來了。」
另一間規模較大的華人大酒樓老闆說:「重開以來我的生意逐漸轉好,現在本地客流已基本恢復,但遊客群體不行,疫情前的這個時期,我們接待很多來自美國、中國大陸的旅遊團,今年不行,我想完全恢復要到明年夏季了。至於最大挑戰,我想是經營成本上升,現在進貨的食材價格漲得厲害,我們又不敢提高菜價,否則流失顧客,只能靠內部挖潛自行解決。」
在中區華埠一間華人超市內,一名正在購物的華裔女子說:「現在物價這麼高貴,生活開支非常大,我家除了購買食品外,其他消費都縮減了。購買食物我也是盡量選打折促銷時候,比如這個大白菜常規價1.29元(每磅),現在0.69元,能省就省些了。」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