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言.言外言:「以德報怨」與「以直報怨」
【明報專訊】〈宋就灌瓜〉所引「報怨以德」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一段話不妨反過來讀,意思就是:天下大事,都由小事開始;天下難事,都由易事開始,所以,做大事要由小事做起;做難事要由易事做起。所謂「大小多少」,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寫作「大少(小)之」,可以理解為大的化為小,多的化為少,從小處、少處、易處着手着眼,更有助於解決問題,成就大事。同樣道理,「報怨以德」,就是用「德」讓仇怨化小、化少、化易。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仇恨最終消於無形。
道家主張「以德報怨」,儒家卻頗有不同。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您怎麼看?」孔子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孔子說:以恩德報答對方的仇怨,那拿什麼回報對方的恩德?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對。所謂「直」,就是公平正直,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和方法回應對方的仇怨。
古文字學家李零認為「直」應該讀為「值」,就是同等價值,即「以對等的東西報答怨」(《喪家狗——我讀論語》),換句話說,「以直報怨」就是「以怨報怨」了,近乎西方《聖經》所稱「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埃及記》21章23-25節)孔子也確實說過:「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禮記?表記》)以德報德,才能讓為善的好人得到鼓勵;以怨報怨,才能讓作惡的壞蛋得到懲罰。
宋就主張不記仇恨,為楚亭灌瓜,以德報怨,走的是道家路線,終於讓梁國、楚國建立良好的關係,互為友邦。
現在,東斯拉夫人兄弟鬩牆,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西方加以制裁,俄國毫不退讓,實行反制裁,以怨報怨,雙方走的是儒家、《聖經》路線,終局如何,已難以預料。
假設梁國、楚國之外,還有第三國,今天到楚亭搔瓜,明天到梁亭搔瓜,就為了讓梁、楚兩國打起來,此即網民所謂「吃瓜群眾」,不僅不灌瓜解怨,而且不嫌事大,多生事端,火上加油,固然談不上「以德報怨」,也已經不是「以直報怨」甚至「以怨報怨」,而是「以怨造怨」、「以怨增怨」了。當今世界正有這樣的國家。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顧問老師:洪若震
[語文同樂 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