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持工簽從英來加 擬嘗試獲取居民身分
指溫市租金便宜懂中文易覓職
【明報專訊】90後香港女生Jan大學畢業後遠赴英國展開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5個月前申請開放式工作簽證(Open Work Permit)到加拿大,雖然她不符合救生艇計劃申請永久居民的條件,但不排除會嘗試以其他途徑在這裏定居,「我喜歡體驗外地生活,將來可能會再去其他國家,但以香港現時的情況,多拿一個居民身分也是保障」。
熱愛旅遊的Jan在2019年4月前往英國倫敦展開為期兩年的工作假期,去年10月持開放式工作簽證來加拿大,目前租住列治文朋友家中的一間房,最近開始搜尋租盤準備搬遷。
她說選擇租盤的首要條件是交通方便,因為列治文市中心架空列車沿着第三路(No.3 Rd)興建,連接溫哥華市中心,若不是住在第三路附近會比較不方便,而且部分巴士路線班次可能要等30分鐘以上;相比之下,她指倫敦交通發達,地鐵線較多,巴士班次也更頻密。她目前沒有駕照,但將來打算去考,因為在加拿大沒有車始終不方便,有時候只能依靠有車的朋友。
但Jan說溫哥華的房租比倫敦便宜,她當時在倫敦交通還算便利的Zone 3租住一個房間,換算後每個月要接近1,400加元,雖然包含水電煤上網費用,但房間放下一張雙人牀、書桌及衣櫃後已經沒有多餘空間。她目前的預算是在1,000元內,但希望房間沒有地毯,而且要包含家具,目前合適的租盤不多,可能要放棄部分條件。
在求職方面,她認為由於溫哥華比較多華裔,所以懂中文是優勢,如果不挑剔的話,在餐廳或零售商店都不難找到工作,但在倫敦就沒有很多職位需要用中文,所以未必特別有優勢,如果英語程度不高的話,加拿大是一個較好選擇。她說當時到倫敦後一邊遊玩一邊申請不同職位,3個月後才正式上班,當地的招聘過程比較漫長,大概要經過三至四輪面試,歷時一個半至兩個月,相反在溫哥華可能只需要一至兩輪面試,兩至三星期便獲聘上班。
主要困擾難找家庭醫生
目前Jan遇到的主要困難是還未找到家庭醫生,很多診所都已經不再收新症,也不知有什麼途徑尋找有空缺可以輪候的診所。她說在倫敦會仔細劃分居住區域,居民只能到所屬區域的診所登記,不可以跨區,所以要找到診所登記相對容易,但看醫生也是要先預約,「可能今天發燒,下個禮拜才看到醫生」。
Jan表示,在溫哥華的生活與想像中差別不大,相比起香港及倫敦,早已預計這裏的生活會比較靜態和沉悶,「很多朋友都說像退休生活」。
但她說溫哥華的生活成本比倫敦更高,例如在倫敦買一盒12隻的雞蛋,換算後是接近兩元,而買一瓶兩公升牛奶,換算後大概是兩元以內。Jan說雖然倫敦也有消費稅,但貨品標示的價錢已經包含稅項,所以剛來溫哥華時有些不習慣,因為這裏稅項是付款時才計算。
對她來說,溫哥華在食物方面遠勝倫敦,因為在這個華裔聚居地可以輕易找到各種中國菜式,尤其是與香港飲食文化貼近的粵式料理,而且性價比高,以揚州炒飯為例,在倫敦大約要20加元,而在溫哥華可能只是14至15元,而且在倫敦很難找到好吃的中餐館。
被迫斷絕親友限制金錢恐嚇虐待
一年11萬人報稱遭伴侶施暴
僅冰山一角料八成不會報警
【明報專訊】本國家庭暴力問題嚴重,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國各地約有110,460名受害人報稱遭親密伴侶暴力對待,當中近八成是女性,但這只是報案數字,因為據估計,有八成有類似經歷的婦女都不會報警求助。
家暴的形式除了拳打腳踢之外,還包括高壓控管(coercive control)。愈來愈多研究表明,這類形式的虐待可作為關係升級至肢體暴力甚至謀殺的早期指標,但由於很多人未有視之為虐待,故經常被忽視。
紐賓士域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教授吉爾(Carmen Gill)表示,受害人被迫跟親友斷絕來往,被限制使用金錢或食物甚至藥品,施虐者肆意破壞家中財物或傷害寵物,作出貶損受害人的言論或連串短信,又監控受害人的社交帳戶等,此等精神虐待、謊言、指摘、甚至恐嚇,根據本國《刑事法》(Criminal Code),這些行為都不列為暴力。
儘管高壓控管是其中一種最不為人知的家暴形式,但這種行為會在心理方面產生長期影響。這種行為往往只會在事後才能確認,那就是在暴力釀成人命傷亡之後。本國每6天就有一名婦女被親密伴侶殺害,若將企圖謀殺包括在內,這一數字就會變成每隔一天就有一名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