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小麥價飈五成 釀糧食危機
環球經濟活動重啟引發的火爆消費,令過去大半年的環球通脹節節攀升。當主要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遏抑通脹,俄烏危機引爆的糧食及其他大宗商品供應缺口,正為通脹火上加油。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顯示,2月全球食品價格創歷史新高,一場糧食危機迫在眉睫。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FAO Food Price Index, FFPI),在過去兩年上漲40%以上。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估計,有4500萬人處於饑荒邊緣。分析指出,影響全球消費者的糧食通脹,可能釀成超越新冠疫情的打擊。資料來源:彭博社、聯合國
分析又指作為世界糧倉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向全球出口大量小麥、玉米、葵花籽油及其他食品,佔全球貿易的卡路里總量一成以上(more than a tenth of all calories traded globally),現在兩國的大宗商品出口已大受影響。
在大宗商品市場,小麥價格在過去兩周上漲約50%,玉米價格則觸及10年高位。飈升的成本可能為新興市場的貨幣帶來壓力。在新興市場,糧食是消費者的主要開支。分析指出,即使戰事明天結束,俄烏兩國的出口在未來數月仍將繼續受阻。
這場危機不僅限於穀物出口受阻,隨着北半球春耕季節臨近,若化肥的供應受阻,將為未來的糧食供應造成深遠影響。幾乎所有主要農作物都需要鉀肥和氮肥(尿素)等肥料,而俄羅斯是化肥的主要供應國,如果沒有穩定的肥料供應,咖啡、大米、大豆等農作物產量將受到影響。
分析指出,全球鮮有其他地方的衝突會對糧食供應造成如此嚴重的衝擊。獨立市場分析師、聯合國糧農組織前高級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稱,從事這行業30年來,未見過這種情况,「這是一次驚人的糧食衝擊」。
在農業強國巴西,不少農民無法獲得所需肥料,零售商甚至不願提供報價。在主要糧食進口國之一的中國,由於擔心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農作物出口減少,正搶購美國玉米和大豆供應。在埃及,民眾憂慮受政府補貼的麵包價格,可能出現4年來首次上漲。
俄烏小麥佔全球出口量近三成
小麥用於製作麵包、麵條等大量食物,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佔全球小麥出口量近三成。她們也是廉價小麥的供應商,主要供應中東和北非市場,包括全球最大小麥買家埃及。
Abbassian稱,供應問題已出現,可能需要多個月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目前的形勢發展,可能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嚴重。雖然當時全球消費者清空超市貨架,食物銀行大排長龍,全球近十分之一人口挨餓,但當時糧食庫存仍然充足。
如今穀物庫存正面臨下跌。穀物是全球糧食供應的主要來源,小麥、玉米和大米佔全球卡路里消耗的四成以上。運輸成本及能源價格上漲,加上極端天氣和勞動力短缺,使糧食生產更為困難。
雖然俄羅斯的小麥沒有受到歐美直接制裁,但該國的外貿嚴重受阻,海上航運幾乎癱瘓。戰事爆發將影響烏克蘭的春耕,預期當地今年很多農地荒蕪。伊利諾伊大學農業經濟學家歐文(Scott Irwin)稱,世界糧食供應今年可能出現嚴重缺口。全球大宗商品以複雜的進出口網絡流動。許多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鎖定一些關鍵產品,卻沒有種植很多糧食。例如加納和喀麥隆主要出口可可豆,但嚴重依賴小麥進口。
多國限糧食出口 全球供應更緊張
一些穀物出口國會憂慮到俄烏危機影響到全球小麥或大麥的供應,進而限制出口,以免國家面臨糧食不足的威脅,這可能會觸發危險的骨牌效應,令全球供應進一步收緊,衝擊貧窮和嚴重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
匈牙利正禁止糧食出口。塞爾維亞也表示,即將限制小麥出口。阿根廷和土耳其上周採取措施,加強對當地農產品的控制。部分可填補糧食供應短缺的國家則遇到生產問題,例如主要出口玉米和大豆的巴西,嚴重的乾旱正影響收成。去年乾旱的天氣也影響北美,當地部分農田枯萎,要重新耕種並獲得收成仍需多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