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今年GDP增長目標5.5%
大增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 退減稅歷來最多
十三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昨(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定在5.5%左右,安排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近9.8萬億元,增長18%,為多年來最大增幅,全年將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是歷來最多。 明報記者
昨有2790名全國人大代表出席會議,161人缺席,其中19名港區人代事先請假或因接觸確診者須留在深圳隔離,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港區人大代表團原團長馬逢國等。另外,去年在主席台跌倒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近期因身體問題續在家休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則留港抗疫,未有列席。
李克強稱:「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並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昨在記者會指出,今年實現5.5%左右的增長,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就有基礎,經濟運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區間。
面臨三重壓力 「必須爬坡過坎」
《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區、部門要積極推出有利經濟穩定的政策;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搞粗放型發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善於運用改革創新辦法,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李克強強調,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體措施包括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的3.2%有所下調,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增長,加上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可用財力明顯增加。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在報告時,李克強強調,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
學者:回應地方債務危機
對於大增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環球時報》引述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楊雪冬表示,這在某程度上回應外界關注的地方債務危機問題,很多地方去年財政收入為負數,理論上任由此情况發展將導致地方政府破產,但中國運用制度優勢可統籌發展,透過國家轉移支付,一些地方政府維護有序、良好的運行就有了支撑。
報告指出,今年繼續穩定外貿,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樓市方面,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並舉。此外,今年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