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金句.戰戰兢兢:不敢暴虎 不敢馮河
【明報專訊】虎年到了。十二生肖中,數老虎最兇猛,不少人在善頌善禱之餘,也起了憂懼。但反過來看,虎嘯生威,讓人處變知驚,提高警覺,那未必是一件壞事。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語譯
不敢徒手與虎搏!
不敢無舟涉江河!
水陸之險人人見,
他險不虞禍更多。
誠惶誠恐懷謹慎,
如處崖邊思險峻,
若踐春冰慎跌蹉。
◆出處和背景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305首詩歌。《小旻》為《小雅》當中的一篇,作者當是西周末期的官員,全詩運用諷刺的筆觸,控訴朝政腐敗,並流露出憂國傷時的感情。
◆內容分析
《小旻》詩人處身混亂的政局當中,感慨時人未諳國步艱危,最後勉勵大家須憂勤惕厲,惴惴小心,恍如臨淵履冰,時刻唯恐失墜。這首詩所倡導的「臨深履薄」精神,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須知道人生憂樂參半,甚至有人形容為「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故此,我們做人處事,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小心翼翼,時加警惕,以免禍起於不虞。
◆應用與感悟
新年伊始,我們都期待好運到來,一帆風順;但有時難免遇上困境,那我們當如何面對呢?所謂「涉世如川,行身如舟」,船行河海之上,隨時有傾覆的危險,故此,我們立身處事,更要常懷警惕之心。年輕人總有些好勝心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可千萬使不得。《論語.述而》篇中,記述子路問孔子帶兵打仗時,會跟誰一塊殺敵。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性格最衝動的人,自恃勇武,因此孔子藉此教導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小不忍則亂大謀,做事有勇無謀,只會注定失敗。孔子再加解釋:「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亦即臨事必須謹慎,謀定後動,才會一舉成功。
◆故事例子
虎是猛獸,不少人談虎色變。成語「虎尾春冰」出自《尚書?君牙篇》:「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踐春冰,踩虎尾,處境相當危險。其實人生中危機處處,我們要懂得應對之道,孔子教我們常懷警惕、未雨綢繆。又《莊子?人間世》藉一個養虎人的故事,教導我們另一種應對方式。原來養虎人不會拿活的動物餵虎,怕牠殺生時激發兇殘本性;也不敢拿完整的動物餵虎,怕牠撕裂食物時激發虎威;當注意老虎飢飽的時間,適時餵飼,那樣就能摸清楚牠的性子了。老虎跟人不同類,卻被養虎人馴服,那是因為他能順着老虎的習性;反之,違逆虎性,虎就會傷人。這個故事引出了「順應變化」的道理。人生境遇,順逆交錯,時而虎尾春冰,危機處處;時而虎變龍馳,飛黃騰達。我們必須長懷警惕,不履險,不犯險,安時處順,自可趨吉避凶。該是潛龍伏虎之時,絕不躁動妄為;一旦風雲際會,自可如虎添翼,無往不利了。
■朱崇學:退休中學助理校長,教授中國語文、文學、歷史等科目;對中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教與評頗有涉獵。
文:朱崇學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