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內地唯一按區域疾病數據定價 借鑑港澳產品 灣區專屬重疾保險 首年收4億
【明報專訊】過往不少廣東客戶到香港買保險,看中香港保險性價比高、保障責任更完善。其實自去年11月開始,廣東省已悄然開放「大灣區專屬重疾險」,不單整體費用較內地同類保險便宜,而且針對大灣區高發疾病的賠付亦更多,此外在港澳確診、治療也可獲賠。據廣東省銀保監局統計,這一年來,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共7.41萬人次投保,保費收入超過4億元(人民幣,下同),提供重疾風險保障額246億元。
提升保額上限 接軌港澳
廣東銀保監局早前表示,「大灣區專屬重疾險」要「學習借鑑港澳重疾保險產品特色」,「在產品形態、保障條件、費率水平等領域全方位向港澳產品靠攏」。內地保險產品過去都是全國銷售,無法分區域制訂保險條款和價格。去年中國精算師協會修訂最新版《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當中新增「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發生率數據,是內地目前唯一的區域專屬數據。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去年11月的《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批准大灣區專屬重疾保險可據此開發產品、定價,並適當提升保額上限,務求與港澳接軌。
這份大灣區專屬重疾發生率數據,包括心肌梗塞、嚴重腦中風後遺症等28種重疾在大灣區發病率比全國平均值低10%至20%,說明居民更健康,所以「大灣區專屬」保險普遍比「全國版」便宜10%至15%。廣東省銀保監局指出,部分大灣區專屬產品在保障責任更多、最高賠付保額倍數更高的情况下,價格仍較同類全國版產品便宜5%至10%,一些產品每萬元保額保費水準已低於香港主流重疾保險。
准跨境合作 港澳確診治療可賠
大灣區專屬保險的另一特色是「跨境」。《通知》批准內地保險公司可與港澳保險機構或第三方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就醫安排和賠款直接結算服務,也可以為港澳地區保險公司赴內地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和墊支服務。《南方日報》早前引述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開發部總經理馬峰表示,該公司的「粵港澳大灣區多倍重大疾病保險」,「無論被保險人在內地還是在港澳地區,只需要我們公司認可醫院的專科醫生和香港、澳門地區註冊的專科醫生確診疾病,滿足合同約定的條件,就可獲得賠付」。而中國人壽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指定醫療機構覆蓋北上廣港澳,患者可以選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北京、上海、廣州,還可到港澳地區指定24家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去年11月13日,橫琴人壽推出首款大灣區專屬重疾保險,11月15日由在珠海工作的港人張煬為其5歲女兒成功投保。據廣東省銀保監局統計,一年來,共有13間保險公司共22款相關保險推出市面,已承保7.41萬人次,保費收入4.08億元,提供重疾風險保障246億元。目前,銷售範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常住居民,包括外省戶籍和港澳身分,符合年齡和健康要求皆可投保,但不得在外省市或港澳銷售。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