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及時庫存已非上策 疫情破壞全球供應鏈 就近取材可減少延誤
【明報專訊】持續的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破壞,迫使企業重新思考產品和零部件在全球的運輸方式。KPMG合伙人兼供應鏈專家Vincent Dixon表示:「傳統上,及時庫存的舊式做法一直是降低營運資金成本的核心,但現在這些可能不再是最佳方式。」
對於企業而言,儲備材料、零件或商品就像是防止供應鏈中斷的保險。Dixon說,應對像疫情的方法是建立「安全庫存」,確保商店或工廠有足夠的供應,就不必擔心運輸出現嚴重延誤。
但增加庫存並不是公司現在重新評估其供應網絡運營方式的唯一方式。疫情過後﹐供應鏈的未來可能最終不僅涉及低技術解決方案,還涉及高科技解決方案。
在2021年聖誕購物季,無論大小零售商都面臨着廣泛的恐慌,但Walmart Canada卻表現輕鬆。這是因為Walmart Canada採用了由多倫多科技公司DLT Labs提供的區塊鏈平台來結算發票和付款。
區塊鏈最為人所知的是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他涉及一個分散的分類帳,允許多方以透明、可追溯和防篡改的方式記錄交易。在複雜的供應鏈中,這種新的記錄保存系統可更快、更輕鬆地跟蹤和監控產品、向供應商支付款項、改善協調等。高端包裝公司ProgressLuv2Pak,在供應鏈崩潰中倖存下來﹐意味着公司應重新考慮從加拿大和美國供應商那裏採購。
Luv2Pak總裁Ben Hertzman表示,該公司在2000年代中期已停止製造,轉而求助於東亞的供應商。但愈來愈長的交貨延遲和飈升的成本已迫使該公司在疫情期間重新審視其商業模式。
疫情爆發前,Luv2Pak可預計其供應品在大約45天內進入美國或加拿大。但現在,Hertzmann說這至少需要3個月。他補充說,一個從亞洲運往北美的海運貨櫃箱以前的成本在3,000至5,000元之間,現在成本約為2.5萬元,甚至比所運載的貨物總價值還高。因此,該公司最近改變了其供應鏈,轉而依賴加拿大和美國的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