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廊重建未開展 政府:須調解反對意見
【明報專訊】原計劃最快2023年落成的金鐘廊重建項目至今未展開工程。發展局回覆本報時表示,項目擬建道路工程收到反對意見,需按法例調解,會待工程法定程序完成後,才將金鐘廊用地納入賣地;但局方未公布納入年份。
規劃署2014年展開金鐘廊用地重建規劃研究,2016年底完成改劃商業用途,並於2018年完成研究,建議分兩部分發展,東面鄰近統一中心地盤重建48層高商廈,包括38層寫字樓樓面,涉約86.2萬平方呎;西面地盤即現有金鐘廊行人通道保留,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和零售樓面。
發展局去年9月刊憲建議道路工程,以應付重建的行車和行人需求,並提供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添馬天橋和金鐘廊重建項目,工程涉17項包括兩條有蓋高架行人道,連接添馬天橋和海富中心,以及海富中心和金鐘廊重建項目;一條地下通道連接重建項目和金鐘站等,並永久封閉部分行人路及行車道改建。
發展局回覆稱,刊憲法定反對期內收到反對意見,主要關注工程或影響行人和交通使用者、工程安排和設計等,因此需按條例規定考慮及調解反對意見,包括舉行反對意見調解會議等,並交特首會同行會決定授權工程。待完成法定程序後,會考慮整體推地和市場,適時把用地納入年度賣地計劃。
原計劃2023年落成 業界料需時10年重建
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表示,隨中環核心區未來將有3項大型商業項目,包括The Henderson、長江中心二期及中環海濱三號用地等新供應出現,加上疫情下區內對商業及寫字樓樓面需求減少,金鐘廊重建未算迫切。他估計,金鐘廊完成整項重建或需10年,建議政府需同時處理金鐘區內餐飲設施不足及交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