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將成抵抗中國經濟脅迫模範
【明報專訊】目前在美國訪問的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相信中國切斷與立陶宛的貿易聯繫只會造成短暫痛楚,立陶宛將會成為抵抗中國經濟脅迫的模範,他又呼籲歐洲應加強參與印太事務。中國外交部批評,立陶宛背信棄義,不惜以損害中國主權為「投名狀」換取美國貸款。而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網站昨晚稱,因技術原因,領事業務暫停,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外長:努力減供應鏈對華依賴
中國在周日宣布與立陶宛關係降為代辦級,蘭茨貝爾吉斯周二起訪美,與美簽署價值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他在周四(24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提到批准台灣設立代表處後,北京與立陶宛切斷經貿聯繫,而且向其他國家的企業施壓,要求他們不與立陶宛做生意。
籲歐洲國家參與印太事務
他說,立陶宛正努力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我們生產的大部分商品,有部分是與中方合作或在中國生產。這是我們必須設法建立供應鏈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它們更具彈性,能承受脅迫、削減合約和制裁」。
京批「投名狀」換美國貸款
他又稱,立陶宛將會成為抵抗中國經濟脅迫的模範,呼籲歐洲國家應更多地參與印太事務,保障自身和區域的經濟安全,「我們必須明白,如今每個國家都涉及印太」。他在接受法新社訪問時則提到,立陶宛學到的最大教訓是,受到經濟脅迫,並非絕對意味着需要放棄外交政策上的獨立決定。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指出,立陶宛無視中方嚴正立場,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開創了惡劣先例;強調背信棄義、一錯再錯的結局只有一個,就是咎由自取、自吞苦果。他又稱,若果立陶宛政府仍能在外交政策上作獨立決定,「我想問一問立陶宛外長,現在正在美國做什麼?」他又批評,立陶宛背信棄義,不惜以損害中國主權為「投名狀」換取貸款,這種交易不道德且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