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戴口罩抗疫 感染率減53%
【明報專訊】澳洲蒙納許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18日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的最新論文首度證實,防範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公共衛生手段首推戴口罩,可讓發生率減少高達53%;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接種疫苗,也是需要持續並進的有效防疫之道。
公共衛生和非藥物干預手段在對抗呼吸道感染上的好處,早已廣為人知,也用在去年初起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上,這份研究正是全球首度針對其預防新冠肺炎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其中,疫苗雖安全有效且正挽救全球無數性命,但防護力不是百分百,且多數國家並非全民接種,能否預防未來出現的變種病毒也是未知數。
研究人員拿全球逾30份相關研究詳細分析後發現,除了戴口罩可減少新冠肺炎發生率53%,維持社交距離的效果也有25%;洗手看似也是53%,但進一步分析後發現該數據不具顯著性差異。
不過,疫情初期還有許多國家規定戴口罩防疫,一年多來已有不少放寬規定或全面取消。但正面對疫情反撲的荷蘭政府已明白其好處,本月決定重新強制實施。羅馬尼亞、捷克、斯洛維尼亞、波蘭也跟進,惟匈牙利仍不願在封閉場所要求民眾戴口罩。
至於行動限制令以及封鎖邊境、學校、工作場所的防疫效果,研究人員表示,有待後續其他研究進一步評估其對人口的潛在負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