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中國碳中和目標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宣布,中國的碳排放將於2030年達到高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十四五規劃是國家未來5年(2021至2025年)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當中亦強調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主題:氣候變化.
什麼是碳中和和碳補償?
碳中和即是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消,達到淨零碳排放量。要實現碳中和,除了靠各持份者節能減排外,還可通過碳補償(carbon offsets)。碳排放者可通過以市場化的交易機制,向擁有碳排放權盈餘或配額的對象 (如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及科技減碳等綠色項目)購買相應的額度,藉此抵消自身無法再減少的碳排放量,並為發展綠色項目提供資金補貼等,以減少或替代碳排放。
.中國減碳三步走(表)
.中國減碳時間表(表)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表)
解讀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呼籲所有國家在促進經濟繁榮的同時保護地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有17項,而目標13指出,氣候變化威脅人類實現全球糧食安全、消除貧困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氣候變化正在影響每個國家,破壞國民經濟,影響人民生活。來自人類活動和牲畜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其在地球大氣層中捕獲熱量,繼而引發全球變暖。
◆2013至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變化趨勢(圖)
解讀
2013年至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達343.6億噸,創歷史新高,2013年至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約4%。受新冠病毒病大流行的影響,各地實施旅行禁令,經濟發展減緩,因此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6%,但這種改善只是暫時,氣候變化並未暫停。一旦全球經濟復蘇,排放量預計將達到更高水平。聯合國指出2030年的碳排放必須比2020年減少45%,並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以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之內。
◆2020年全球碳排放來源(圖)
解讀
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發電與供熱、交通運輸、製造業與建築業3個領域,分別佔比43%、26%、17%,這些都是與人類相關的活動,影響亦至關重要。如燃燒化石能源增加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開墾森林等行為則會減弱碳匯(carbon sink)過程,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氣溫升高。
◆中國各類能源佔整體發電量比例(%)(圖)
解讀
從2009年到2020年,中國煤炭佔發電量的比重由78%下降到63%,可再生能源佔發電量的比重由1.3%大幅增加到11%。中國政府正努力邁向碳中和,致力達至綠色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1月在慶祝《巴黎氣候協定》簽署5周年的網絡峰會上倡議,發達國家要切實對發展中國家增加資金、技術及能力建設支持,同時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和動力。
●思考問題
1. 解釋促成2060年中國達至碳中和的因素。
2. 評估中國減排對人民生活素質的影響。
文:元朗商會中學助理校長兼通識教育科主任黃鳳鳴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7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