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門當戶對的拆遷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有廣州朋友得知筆者的家在天河一條酒吧街附近,問:「有沒去過?」筆者也很爽快的回答:「沒去過,有經過。」
「那麼你知不知道很多年輕人常常在那邊吃喝玩樂?」「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天天這樣花錢?」「不知道,但那邊消費是挺高的」;「你沒去過又怎知道那邊消費高?」「……」
「好吧,我告訴你,他們都是附近的拆遷戶,換到很多套房子,所以現在富起來了。」
相睇不比家世 比獲賠多少樓
這倒一言驚醒夢中人,當年廣州要發展天河區,將一帶的城中村舊區重建,並賠償給受影響居民,那時候還聽聞有「三代同離」,即住在城中村的丈夫和妻子離婚,再叫兒子跟媳婦離婚,然後還讓老爸和老媽離婚,這樣一來3個戶口變6個,拆遷賠償足足多一倍,如果外父和外母也住城中村,那肯定也會樂滋滋的辦離婚證去。
那位廣州朋友又問筆者:「你知不知道那些拆遷戶怎相睇?」「不知道,比樣貌?比身家?」「錯,比房子,不是比有沒有房,而是比賠了多少房,你賠8間,我賠10間,那就叫門當戶對。」
當然無論是「三代同離」還是「相睇比賠多少房」,都只是道聽塗說當笑話,但筆者聽罷倒是不無感慨。記得很多年以前,拆遷戶在內地是悲慘的代名詞,多少家破人亡、血肉長城都在抵抗徵地拆遷中發生,多少上訪者無助地祈求媒體曝光不法,冀獲公正裁判;而隨茪丰_Y厲整治違規徵地,規範拆遷賠償,雖現在還未稱得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在不知不覺間,拆遷戶已不再等同於「上訪戶」,而是內地民眾心中的「暴發戶」。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