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獲歐支持 避下台危機
執董會:未發現確鑿證據有施壓 議決完成任期
美國聯同日本原本想撤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的計劃未能成功。被指向下屬施壓以提升中國在《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排名的世銀前首席執行官、現任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圖),憑藉歐洲多國的IMF執行董事支持,避過下台危機。IMF的聲明稱,在審查過程未發現確鑿證據,證明格奧爾基耶娃在任職世銀期間,在營商環境報告作出不當行為。
事緣美國WilmerHale律師事務所,應世銀道德委員會要求撰寫報告,內容指控格奧爾基耶娃「直接及間接施壓」,促使員工修改計分方法,以提高中國的分數,使中國在當年的排名,比報告草稿提升7名,至排名78。營商環境排名是世銀年度研究的旗艦項目,中國在2019年度的排名升至46。在格奧爾基耶娃離開世銀後不久公布的2020年度排名,中國躍升至31。世銀目前已暫停發表相關排名。
面對操縱數據、偏袒中國的指控,格奧爾基耶娃作為IMF總裁的地位受到動搖。《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IMF執行董事會的24名成員分為兩大陣營,當中IMF的兩個最大股東美國和日本,希望撤換來自保加利亞的格奧爾基耶娃,呼籲進行強有力的審查。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歐洲陣營則傾向維持其職位,與中國和俄羅斯立場一致。
格奧爾基耶娃一再否認曾向任何人施壓,要求他們改變報告,她說只是曾三次提醒下屬要查核清楚,確保內容準確。IMF執行董事會就事件召開了8次會議,當中包括與WilmerHale律師事務所及格奧爾基耶娃的兩次廣泛會議。經過連日的馬拉松式會議,IMF執董會議決讓格奧爾基耶娃完成任期。IMF的聲明稱,執董會認為審查過程未發現確鑿證據,證明格奧爾基耶娃在《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扮演不當的角色,在查看所有證據後,執董會「充份信任」格奧爾基耶娃的領導能力及其繼續有效履行職責的能力,相信格奧爾基耶娃可維持IMF的最高治理標準及誠信。
美國財長耶倫周一致電格奧爾基耶娃,聲言WilmerHale的報告「提出了合理的問題和擔憂」,但指控缺乏直接證據,不能成為IMF撤換領袖的理由。耶倫表示,美國財政部將「密切跟進、監察、評估任何新發現」,指事件突顯各成員國有必要維護世銀和IMF的操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銀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將撤換格奧爾基耶娃的計劃形容為「政變」(coup),並將WilmerHale的報告形容為「惡意攻擊」(hatchet job)。IMF一名部門前主管向《金融時報》稱,IMF執行董事會內部對格奧爾基耶娃的去留公開對立,已削弱格奧爾基耶娃的領導能力。即使她度過這次危機,也難以長期有效領導IMF。(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