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的遠慮 李的近憂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宣布設立15億元人民幣的生物多樣性基金、建立面積2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公園,以及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等宏偉目標。
但與此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周的兩次會議上都表示,要科學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糾正「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習李兩人再度不同調,實際上側重點各有不同,習的講話號稱「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李則是顧及中國經濟和民生的眼前困苦。
國家發改委昨宣布,燃煤發電電量由政策定價改為市場調節,並擴大市場交易電價浮動範圍,由原來的上下浮動10%至15%的限制,擴大為不超過20%。看似兼顧習李兩人意見,既解了煤電廠因煤電價格「倒掛」導致發電愈多虧損愈大的「燃煤之急」,又開始讓全社會知道為「雙碳」目標該付出的代價。
煤電難摒棄 「雙碳」難急就章
其實,從2005年開始的煤電「上大壓小」運動,已將落後的中小煤電廠基本淘汰。至2012年,全國淘汰了1.2億千瓦低效燃煤電廠,內地煤電廠平均能源效率大幅提升,已達到全球最高的日、意、韓3國水準。
目前,內地火力發電廠的脫硫比率已超過95%,而美國廠家的脫硫率僅有30至40%。
不過,煤碳在低碳方面始終比不過石油天然氣,中國雖然貧油少氣,但西部的荒漠戈壁海拔較高,天高雲淡,光照充足,同樣面積的太陽能,年發電小時數,超過其他地區。加上獨有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及基建能力,令西電東輸技術上和經濟上都具可行性。
不過,習近平所言已於近期開工的首期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的風電太陽能項目,即使全部建成,發電量不過8000多億度,與內地全年用電量7.5萬億度電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風電與光電的最大技術難關是電源輸出不穩,儲能問題暫時難以解決,為平衡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就需要一些中小型電廠作備用電源,但「上大壓小」已把全國的中小型煤電廠幾乎淘汰殆盡。
電價漲幅放寬 勢波及民生物價
每年秋末冬初,當風電和太陽能電力進入低谷期,不少地方被迫拉閘限電,人們又開始懷念起煤電的好處,正如李克強所說,實現「雙碳」目標,「必須付出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為確保北方群眾溫暖過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他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先立後破」,「不搶跑」。
習近平昨天也說,「設立新的環境保護目標應該兼顧雄心和務實平衡」。
雖然國家發改委放寬漲幅限制的,僅是商業和工業電價,居民和農業用電保持原價,聲稱對消費物價指數(CPI)無直接影響;但工商用電的漲價無可避免要波及到全體消費者,民眾在暫免限電之苦後,很快就要面對物價整體上漲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