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脹交易過去
重脹交易是指擔心通脹上升所以沽售債券;息率上升不利增長股所以沽售增長股科技股;經濟增長有利周期性股份,所以買入價值型經濟敏感股票,例如能源股、財務股和細價股。7月初息率下降股市波動先跌後穩,歐美央行維持鴿性是債券利率回落的重要因素,但也有新冠肺炎傳染病變種爆發,經濟重開頓成疑問,經濟見頂的擔心,憂慮重脹交易可能泡湯,故此投資者沽售價值型股票買入增長股買入債券。
重脹交易這個名詞其實有多種含意。它可以是說通脹重新來臨,也可以說是經濟重新復蘇,當然兩者可以同時發生。有關通脹重新來臨,最近的通脹數字和預期差不多,重要的是以市場價格為指標的通脹打和(圖一)大多數由高位回落,反映市場對通脹重新來臨的憂慮是減輕的。至於經濟增長是否見頂,市場原本的預計是2022年經濟增長回歸趨勢,低於今年。這點是很正常的,因為2021年經濟增長是人為刺激,環球中央銀行及政府財政金融政策雙管齊下的結局,因此見頂回落並不是奇怪,甚至是理所當然,問題是2022年經濟增長是否仍然高於正常增長趨勢而已,暫時這點並沒有很大的爭議。
很多人將重脹交易和原材料價格連在一起。最近商品價格回落,更加加強了重通脹交易過去的觀點。但最近商品價格回落的重要因素是中國出口出手打壓所致,而實質影響其實暫時是很有限的,鐵礦和黃銅先跌後穩,美國熱軌鋼(圖二)和石油價格仍然企在高位。至於有關新冠肺炎傳染病變種,相信跟隨疫苗接種的普及,市場並不真的那麼擔心。所以現在重脹交易已經過去實在是言之過早。較為貼切的說法是通脹預期下降,股價上升不少之後重脹資產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