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近年來港擴張 去年起忙套現減債
【明報專訊】內房「債王」中國恒大過去一年不斷傳出財困傳聞,去年9月更有內地傳媒報道指其子公司恒大地產「回A」失敗或導致資金鏈斷裂,請求政府出手拯救,一度拖累股價急跌。加上在內地收緊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政策,令恒大需削減買地、加快賣樓,甚至將旗下業務上市、減持或出售等方式套現,削減負債。
恒大近年套現手段多多,包括為釋投資者疑慮,自去年起先後兩次為旗下上市公司恒大汽車,引入包括騰訊、滴滴出行及劉鑾雄妻子陳凱韻﹙甘比﹚等投資者,集資約300億港元。今年5月,恒大折讓兩成減持恒大汽車,套現約106.4億港元。
另外,集團又放風指今年內將另一重要業務「房車寶」分拆上市,以及將經營礦泉水業務的恒大冰泉再次包裝上市,房車寶亦在3月引入投資者,換取約164億元資金,多項操作令公司過去一年融資近900億元,試圖為債務減磅。不過,恒大近期再傳有票據未能兌現,以及被內地當局要求減少負債,更要其債權銀行做壓力測試等,令人擔憂其財務狀况。
恒大近年積極來港擴張,除2015年自華置(0127)以高價125億元收購美國萬通大廈(現恒大中心),後於2018年1月向恒基地產購入屯門地皮(現恒大珺瓏灣),同年再向新世界(0017)購入長沙灣懷德工業大廈的地盤(現恒大睿峰),並於去年再向恒基以47.05億元購入元朗和生圍地皮,擬建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