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整筆撥款基準不變 未改「肥上瘦下」缺陷 檢討建議披露高層薪酬 檢視編制
【明報專訊】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市民提供福利服務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推行逾20年,屢被社福界批評撥款基準落後、造成機構「肥上瘦下」。歷時近4年的檢討報告昨日出爐,提出30項建議,包括檢視人手編制、要求披露薪酬架構,惟建議保留現行撥款計算方法,沿用備受業界抨擊的中點薪金撥款基準。有社福工會對報告大感失望,批評政府無視制度缺陷及核心問題,亦不滿未就員工薪酬政策提出具體改善建議。
時任社會福利署長林鄭月娥2001年在社福界反對下推行整筆撥款,取代昔日實報實銷制度,原意希望機構靈活調配資源,但被指導致機構「肥上瘦下」、「同工不同酬」等情G。林太上任特首後,2017年提出優化整筆撥款並成立專責小組檢討。勞福局昨公布檢討報告,小組認為應保留整筆撥款制度,包括現行向機構撥款的計算方法,提出30項建議(部分建議見表)。
報告建議有系統地檢視人手編制、服務對象、服務性質及服務表現標準,以切合社會服務使用者不斷轉變的需要。提高問責和管治方面,報告指機構須提高員工薪酬政策的透明度,包括披露最高三層管理人員薪酬;公開整筆撥款資助下常設職位的薪酬架構、編制及起薪點。
同工不同酬詬病
社聯批無考慮薪酬資歷掛u
此外,報告建議維持中點薪金撥款基準,讓機構可繼續靈活地聘用人手、迅速回應服務需要及有效率地提供福利服務;又引述顧問公司數據,指「沒有數據顯示社署中點薪金撥款不足夠應付機構的薪酬支出」。
不過,社會服務聯會指出,報告未全面考慮福利機構普遍按員工的專業年資以釐定入職薪酬的現實,便作出上述結論,否定員工資歷及經驗對服務專業質素的重要,促請當局採取科學方法,收集員工年資、經驗等數據,檢視撥款基準,確保機構有足夠資源維持專業服務團隊。社聯認為,報告未能回應福利服務營運環境的轉變,忽略員工年資及經驗對專業服務的重要,人手編制檢討明顯過慢,對此失望。
工會:前線被剝削 制度無改善
檢討小組成員、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批評,政府無視整筆撥款制度缺陷及核心問題,中點薪金撥款基準及資助封頂,令不少機構用錢轉趨保守,往往剝削前線員工薪酬,形容「十年一檢,毫無進展」 。
他認同檢視人手編制的建議,但指報告提到需用5年檢討,斥落實速度太慢。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表示,業界面對人工低、流失率高,但報告沒就薪酬政策及員工待遇提出具體改善措施,許多建議亦形同空談,「毫無誠意」。他關注近年不少機構儲備過剩,沒把錢用於改善員工待遇,報告也沒要求降低儲備可超出每年營運開支的最高比例。
勞福局表示,政府下周一會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匯報報告,社署其後會與持份者商討執行細節,預計下個財政內度起逐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