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灘海膽傷63泳客 拯溺工會:早有反映 管理層後知後覺
【明報專訊】上周三(23日)啟用的大埔龍尾泳灘出現大量海膽,數十名泳客遭刺傷。港九拯溺員工會昨日在facebook專頁稱龍尾泳灘遍地海膽,發言人胡啟榮說,救生員進駐該灘時已向泳灘管理層反映海膽問題,批評對方後知後覺。守護龍尾大聯盟表示,龍尾本身有數百種海洋生物棲息,不適合建人工泳灘,促當局妥善處理冲上泳灘的海洋生物。
另21人水母螫傷 康署:廣播提醒
康文署回覆稱,前日分別處理42及21宗市民被海膽及水母刺傷或螫傷的個案,自上周三開灘以來共有63人遭海膽刺傷,並有27人遭水母螫傷,其中前日最多人受傷。署方稱會密切留意泳灘退潮時海膽及水母的情况,並透過廣播及貼出告示提醒泳客小心,員工發現有海膽在泳區範圍時,會按需要將之移離。
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說,自龍尾泳灘開放以來,沿岸已出現海膽,「成海都係」。他說救生員進駐龍尾泳灘時,已向泳灘管理層反映問題,昨日有泳灘人員在岸上呼籲泳客小心、要穿水鞋,他批評管理層後知後覺。
胡啟榮又說,龍尾泳灘設兩個瞭望台,一般需14名救生員,惟昨日只有10名當值,用饍時間更可能少至6人,需兼顧救傷、拯溺、在更亭當值等。他說當局「沒什麼可能」關閉泳灘,籲當局加派救生員,並多作廣播,提示泳客僅提供有限度救生服務,讓泳客知道危險。
守護聯盟:海洋生物「回流」預料之內
守護龍尾大聯盟發言人李少文稱,龍尾本身是泥灘,有數百種海洋生物棲息,不適合興建人工泳灘,海洋生物「回流」是預料之內,大聯盟最初反對工程,亦有向政府反映問題,「海洋生物幼體好似微生物,會隨海流漂流,所以無可能事先知道哪些海洋生物會回流到泳灘位置,因為泳灘本來就是牠們棲息的地方」。他又說,今次冲上沙灘的並非長刺海膽,否則更易令人受傷。他促請部門妥善處理冲上岸的海洋生物,盡量將牠們遷移至附近泥灘或汀角東,避免傷及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