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修例釀風暴 李家超拜政務司長 遏示威3主將升官 鄧炳強掌保安局 蕭澤頤任警務處長
【明報專訊】政府2019年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反修例風暴,至今兩年無官員問責,主責推動修例的保安局長李家超、處理示威的警務處長鄧炳強和副處長(行動)蕭澤頤昨日齊齊升官,同是警察出身的3人分別被國務院任命為政務司長、保安局長和警務處長,首次有兩名問責官員屬警隊背景,並首次由警隊出身者出任政務司長,而張建宗則被免去政務司長一職。昨日記者會中,有記者在台下高喊問特首林鄭月娥是否「獎勵無能」,她沒有回應。她形容目前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的好時機」。民主派批評李、鄧二人不被問責,反獲擢升,有關任命是與民為敵。行會成員葉劉淑儀相信任命3人有助鞏固國家安全,及反映中央重視國家安全。
劉兆佳:對付反對派民意 不會討好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在撥亂反正的過程中,要令反對派及其支持者的民意,於短期內無法在管治過程中發揮作用,而這些民意本身對保安系統官員必然不滿,「但止暴制亂就是對付這些力量及背後的民意……不會因為討好這些民意,作為選拔官員的準則」。他強調中央重視可為國家和香港有擔當、願作犧牲的人。
政務司長會否只關注國安 林鄭:絕對不會
新華社昨早11時公布國務院任免港府主要官員的消息。李家超、鄧炳強、蕭澤頤其後與林鄭月娥一同見記者,3人作開場發言便離開,沒留下回應記者提問。林太發言稱,經歷過去兩年的嚴峻挑戰,在中央主導、特區政府配合下,香港迎來由亂轉治、撥亂反正,逐步完善「一國兩制」在特區貫徹實施的良好局面,目前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的好時機;而3名獲任命的官員在香港前所未有的困難時刻與她並肩作戰、勇於擔當,有信心他們會繼續以迎難而上的精神,為國家、為香港作出更大貢獻。
警隊出身的李家超是首名紀律部隊出身的政務司長。被問到政務司長的角色是否由處理港人福祉變為只關注國家安全,林太強調絕對不會,政務司長的角色和責任都絕對無改變,李家超會繼續在她不在港時擔任署理特首,亦會協調不同政策局做政策工作,並支持行政長官抗疫工作。她說,即使官員的人選是來自某個特定的背景,但不代表要求對方上任後只做自己最熟悉的工作。
被問到政務司長位置首次由有警察背景的人出任,有何信息要傳遞,林太稱難以避免會有一些揣測,但政務司長亦曾由商人背景、加入過問責團隊的唐英年出任,她強調在政治問責制下是用人唯才。她又說,來自什麼領域,不是考慮政務司長人選的先決條件和最重要因素。
泛民批與民為敵 「國安主導民生最尾」
葉劉:除市民歡迎 需對憲法國安承擔
李家超於2019年作為保安局長,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場示威。林鄭月娥曾承認修例工作「完全失敗」,原因是政府工作做得不好,對社會脈搏掌握得不夠,政治敏感度有偏差。而鄧炳強2019年11月上任警務處長,他否認警方處理示威時濫用暴力。民調顯示李家超民望在官員榜尾徘徊,香港民研最近一次、5月的調查中,受訪者對李家超的支持度淨值為-23.9%;2019年10月的淨值為-63.4%,是歷來最低。市民對鄧炳強帶領的警隊支持度亦處於低位,在7個紀律部隊中包尾。
社民連主席黃浩銘稱,李家超及鄧炳強都在處理反修例上犯下重大錯誤,二人沒問責之餘,反而獲擢升,批評任命是與民為敵,又質疑李家超的才能只有「鎮壓人民」,施政能力是歷任政務司長中最差,認為對方現時「統領百官」,反映政府的施政方向是「國安主導,民生最尾」。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稱無法理解李家超任政務司長的決定,認為李出任保安局長表現不濟,處理逃犯條例修訂的表現,公眾已清楚評分。他又說,李家超為香港帶來的問題,遠超他所解決的問題,質疑何以「製造那麼多的問題可上位」。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官員推動爭議法例,難免民望受衝擊,解說工作亦不僅是其責任,「一人承擔都不公道」,認為處理反修例風波反映政府「公關機器生鏽」。她認為除了受市民歡迎,高官亦需對《憲法》、《基本法》及國家主權安全有承擔。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