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食堂:愈毒愈美麗(下)
【明報專訊】■原文
令使導至後園採蕈處,復見有蕈二枚,大如扇,鮮豔無匹【1】。命役摘蕈,蕈下有兩大穴。令復集夫役【2】持鍬M【3】,循其穴而發掘之,丈餘以下,見有赤練蛇【4】大小數百尾,有長至數丈者,有頭大如巨碗者。
蓋兩穴口為眾蛇出入之所,蕈乃蛇之毒氣所噓【5】以成者。諸僧既皆食之,遂無一生。灶下養僅嗅其香味,故幸而復蘇。縣令乃命儲火種,發鳥槍【6】,一舉焚之,蛇之種類盡滅。
《清稗類鈔.僧食麵致命》(節錄)
■註譯
【1】無匹:無可匹敵
【2】夫役:應騁作勞動工作的男丁
【3】鍬M:掘土工具
【4】赤練蛇:紅、黑相間的蛇類
【5】噓:緩緩吐氣
【6】鳥槍:火槍的一種,因可射擊飛鳥而得名
■語譯
縣令派遣嚮導到後園採蘑菇的地方,又再看到有蘑菇二朵,大得像紙扇一樣,鮮豔無比。嚮導喚僕役摘去蘑菇,發現蘑菇下有兩個大洞穴。縣令再次召集勞動的工人手持掘土工具,沿茖滬茯}穴挖掘,一丈多深的下面,看到有數百條大小不一的赤練蛇,有長達幾丈的,也有蛇頭大得如巨碗的。
兩個洞口是眾蛇出入的地方,蘑菇由蛇吐出的毒氣所養成。一眾僧人全都食了,於是無一生還。廚房工只是聞到蘑菇香味,所以幸運地醒過來。縣令於是下令聚集火種,發射火槍,一次過焚燒蛇洞,將堶悸熙D完全消除掉。
■知多
上回欄目提到,寺廟的僧人因為吃了廚房工採摘來煮湯的毒蘑菇而全數身亡,只剩下剛剛醒來的廚房工訴說事件原委。故事隨即進入另一階段,帶領讀者逐步窺探事件的核心,尋找毒蘑菇的來源,貫徹全文緊湊的節奏。
蘑菇染毒的原因是小說的第二個重點,古人主張「以毒攻毒」和「以毒養毒」,自成一套說法,但經過現代科學考證,實際運用上不能一概而論。毒蛇的毒液出於尖牙,通過噬咬或噴射,將毒液帶到血液或皮膚,做成麻痺、呼吸困難等致命效果。
毒蛇的氣息是否真能傳毒?是古人的想像,還是當時真有其事?現在已難於考究,蘑菇長於「毒蛇竇」出入口,變成「毒蘑菇」好像是理所當然,至少用上「物以類聚」就能解釋一切,為故事增添易明和奇異的元素。
小說用上不少富年代色彩的詞彙,豐富的職稱和用具,分清角色身分,大大加強故事的真實感,構成像真的畫面。作者晚清遺老徐珂運用數字和比擬,描寫「蛇竇」與毒蛇的外貌,試想想如果是臨場實境,隨行的人能不毛骨悚然嗎?
「禍從口入」是由來已久的民間智慧,自然界堛滿u美麗」就是「危險」,是普遍合用的定律,野外生物固然清楚常態,只是人類於城市活得太久,忽略了自然的法則。或者赤練蛇只想用鮮艷的毒蘑菇「看門口」,抵抗其他動物的滋擾,可惜愚蠢的人類摘去,煮成生日的最後晚餐。可能被滅門的赤練蛇才是「最大輸家」,受人類、蘑菇牽連,冠上播毒的罪名,惹來一場無妄之災,確實「蘑菇」(無辜)。
■作者簡介
蕭欣浩
「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常任電視節目《學是學非》、《粵講粵降迭n學者嘉賓,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流動香港飲食誌》。
文:蕭欣浩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