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拆解:接種新冠疫苗對公共衛生利多於弊?
【明報專訊】◆資料A
.接種疫苗者佔各年齡層比例(圖)
◆圖表解讀
圖表顯示了本港接種首劑新冠疫苗者佔各年齡層的比例及實際人數。綜觀各年齡層,60歲或以上人士可界定為長者組別,屬首批可優先接種疫苗的群組,60至69歲接種疫苗者佔該年齡組別的比例是16.5%,70至79歲比例是11.16%,80歲或以上比例為3.49%,3個年齡層共251,349人。30至59歲屬另一組別,是繼長者後被獲安排接種疫苗之組別,30至39歲接種比例是19.67%,40至49歲為24.96%,50至59歲為20.19%,共751,968人。16至29歲人士可歸類為同一組別,是最後獲安排接種疫苗的組別,16至19歲所佔比例是5.92%,20至29歲為11.44%,共108,803人。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1) 根據資料A,就新冠疫苗接種情况,描述主要特徵。(4分)
參考論點
最多人接種新冠疫苗的年齡層為40至49歲,已接種首劑人數達286,731,佔該年齡層的24.96%;其次是50至59歲,有240,276人已接種首劑疫苗,佔該年齡層的20.19%。最少人接種新冠疫苗的年齡層為16至19歲,只有12,924人,只佔該年齡層的5.92%。另外,80歲或以上的長者接種人數亦相當低,只有14,145 ,佔該年齡層3.49%。
60歲或以上雖屬首批可優先接種疫苗的群組,但60至69歲接種疫苗者佔該年齡組別的比例是16.5%,70至79歲比例是11.16%,80歲或以上比例為3.49%,共251,349人;30至59歲人士為第二輪優先接種組別,30至39歲接種比例是19.67%,40至49歲為24.96%,50至59歲為20.19%,共751,968人,接種者人數較60歲或以上人士多500,619人。由此可見,相比中年人士,較少年輕人及長者接種新冠疫苗。
◆(2) 「政府鼓勵更多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對公共衛生是利多於弊。」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8分)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同意:
疫苗有效節省醫療成本
部分新冠疫苗的保護率可達95%,因此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市民感染病毒的風險,從而減少感染人數。另外,巴西布坦坦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公布臨牀試驗結果,接種某種疫苗後仍受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無人需住院或出現中至重症,只需門診治理,意味接種疫苗可節省更多醫療成本開支。相反,如市民不接種疫苗,傳染病會繼續蔓延,政府亦須調配額外資源應對傳染病大流行,妨礙整體公共衛生的發展。
疫苗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2020年12月下旬英國阿斯利康製藥指出,發現部分新冠疫苗有效應對變種病毒。社區內愈多人接種疫苗,代表愈少人會感染病毒;即使感染了,因已接種者體內有抗體,病發症狀亦較輕微,可降低社區傳播風險,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甚至令疫症消失。若市民不大規模接種疫苗,病毒繼續變種,疫情仍然持續,對公共衛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很小程度同意:
接種後或出現副作用
相對一般疫苗的研發過程,現時的新冠疫苗只列作緊急使用,欠缺部分需時科研的測試程序。因此,疫苗可能存有一些未知的副作用,日後或有可能引發後續疾病。現時部分疫苗令接種者在接種後出現肌肉痙攣、面癱、血栓等副作用,患者需入院留醫或接受後續治療。這有可能加重現時或將來公共衛生的負擔,因此接種疫苗好處不一定多於壞處。
疫苗效用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
病毒變種的速度比研發新冠疫苗快,現有的疫苗對變種病毒未必完全有效。如政府加調資源,例如購買更多疫苗、宣傳疫苗接種計劃等,鼓勵更多市民接種疫苗,也未必能有效應對變種病毒疫情。屆時購買疫苗的資源已投放,但成本效益低,疫情仍未結束,反而削弱了當前用以應對傳染病的資源,例如醫療設備、醫護人手、防疫物資等,妨礙了整體的公共衛生發展。
文:李嘉慧老師
[通通識 第7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