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院:學額供不應求 料未能接收海外醫生
【明報專訊】本港非本地培訓醫生比例由1991至2000年間的45%,下跌至2011至2020年間的10%,食物及衛生局將於下月初提出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包括回港接受專科培訓者。不過,外科專科學院指本地培訓名額供不應求,相信暫未能接收海外醫生。
非本地培訓醫生由佔45%跌至一成
據食衛局資料,香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每1000人口有兩名醫生,不止少過新加坡及日本的2.5名醫生,更遠遠落後於澳洲的3.8名及瑞典的4.3名。《醫療人力推算2020》顯示,本港醫生人手會長期短缺,至2030年將欠缺1610人,至2040年會缺1949人。
外科學院:無助增外科醫生
政府提出的修例方案將容許非專科港人醫生回港培訓,但外科醫學院長梁慶達表示,專科培訓名額受限於公立醫院手術數量,目前基礎培訓每年接收約70名醫生,高級培訓名額少於40人,對於本地醫生名額已供不應求,未能收海外醫生,相信修例無助增加本港外科醫生。
放射科醫學院首席副院長潘偉麟表示,學院原則上不反對修例,建議當局引入已獲取專科資格的醫生,既可提供服務,亦可擔任培訓導師,從而增加專科培訓名額。
醫學會會長蔡堅相信,部分海外專科醫生在公營機構任職5年並正式註冊後,會因醫管局工作環境差而離開,長遠未能解決人手短缺,估計最多只能吸引100人回港。他認為未來業界有部分醫生毋須考執業試,會造成不公平,需以考試維持業界水平。
食衛局:本地生不會獲優先讀專科學院
食衛局長陳肇始料有數以千計的港人在外地讀醫或行醫,但難評估循新途徑來港的醫生數目。被問到本地和非本地醫生申請專科培訓時會否分兩條隊,食衛局發言人稱,他們都有資格申請,會確保足夠聘請所有本地生,但由何人得到哪個培訓名額,則由專科學院「揀人」,本地生不會獲優先,制度只確保可獲專科培訓,申請者需與其他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