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AI評估長者認知障礙風險 準確率七成八
【明報專訊】目前診斷認知障礙症需要一系列的檢查和評估,當中讓長者作答簡單算術及繪圖題目的「簡易心智量表」(MMSE)是其中一種常用的篩檢方法,惟重複使用會令其準確性降低。理工大學研發「人工智能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系統」(下稱系統),取代讓長者填寫MMSE,以評估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及早找出可疑患者。
MMSE已被廣泛應用多年,用家完成後總分若低於特定水平,代表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研究團隊於2008至2018年,從社區服務中獲得逾2000名51至104歲長者的健康數據,包括年齡、性別、血壓、心率及其他健康評估量表蒐集到的數據,以及其MMSE結果,並按上述數據建立了預測模型。日後專業人員如社工、護士等,只需把長者的數據輸入,便可得出其MMSE的推算結果,分析其認知情况屬正常抑或異常。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關耀祖解釋,如要為長者做更精準的診斷,須做腦部掃描、抽脊髓液等檢查,長者在金錢及時間上有其考慮,而部分長者甚至相當抗拒,實行上有一定困難,故系統是於「精準」及「可行」之間取了平衡。
研究獲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約300萬元。領導研究的護理學院教授蔡及時稱,研究團隊正與東華三院梁顯利長者日間服務中心合作,約200名長者受惠,準確率達七成八。他說,該系統已申請美國專利,並計劃申請納入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為地區長者服務中心開發智能健康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