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洗療法 治牙骱痛更有效
【明報專訊】顳下頜關節(牙骱位)若出現關節軟骨移位發炎,或引致「顳下頜關節綜合症」,一般症狀有說話、打呵欠時感牙骱痛,有時聽到顎骨「卡卡」聲,牙骱不能順暢開合等,痛楚可延伸至臉部、頭、耳和牙齒等。港大牙醫學院團隊以「顳下頜關節}洗術」配合使用咬合夾板(牙膠)綜合治療作臨H研究,發現比保守治療更為有效,可減低疼痛。
當出現關節性牙骱痛,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例如處方消炎藥、物理治療、進食柔軟食物,和使用咬合夾板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張口度。若效用不顯著,醫生會嘗試做「顳下頜關節}洗術」的微創療法,在顎關節放入兩支針,灌入生理鹽水}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該}洗術在1990年代起開始普及,風險低,成功率高達80%至85%。
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H助理教授李Y信(首席研究員)和臨H副教授梁耀殷研究發現,經過6周的}洗術結合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比採用保守治療,更能減低疼痛感;而張口度(MMO)方面,綜合治療者於第6周能張口平均至正常的40.8毫米,受保守治療的病人則只有30.5毫米。
李Y信稱,一般而言,關節性牙骱痛病徵持續出現3個月或以上,會被診斷為慢性痛症,這時已失去早期治療的良機,病情更難處理。若把}洗術作為首要治療,便有機會預防病情演變成慢性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