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彩罩致癌?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訂立口罩標準 監測致癌染料
在漫長的抗疫時期,顏色和圖案口罩大行其道,彩色口罩的染料安全備受關注。《明報》早前抽取10款在港有售的彩色口罩,交化驗所根據歐盟標準檢測,結果所有樣本均未驗出含「偶氮染料」。
消委會研究及普查部首席主任郭永賢接受本報訪問稱,偶氮染料有很多種,大部分無毒性,但其中百多種會在某些情况下還原釋出有害芳香胺化合物,有研究稱這些化合物可能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風險。
郭永賢強調,廠商生產任何顏色及花色口罩,都必須確保使用的染料安全,及有關工序不會削弱其防護效能。他說現時一些口罩標準有要求做色素測試,更有醫用口罩標準參照醫療儀器要求,對口罩產品進行皮膚刺激性和致敏性等測試。
郭永賢建議廠商亦做有關測試,並公開結果讓消費者參考,長遠而言,消委會希望當局為防疫用口罩設定本地標準,詳列防護效能及安全要求,讓廠商和消費者依從;而消費者購買彩色口罩時,最好向供應商了解色素成分及有否做安全測試等。
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副教授葉曉雲說,部分偶氮染料色彩鮮艷,未必是其他染料或製造方法可取代,但偶氮染料多年前已被發現可能致癌,故現已很少在紡織品使用。她續稱,現時彩色及印花口罩一般採用紡黏法或水刺法製成的不織布,安全性較高,但仍擔心廠商若未有公開口罩原料及檢測報告,消費者難以清楚了解其安全度。
資料來源:明報
■閱讀理解
1. 根據上文,判斷以下描述為○還是╳?
A. 《明報》早前抽取的10款在港有售彩色口罩,經化驗結果全數及格。○∕╳
B. 大部分偶氮染料都含有毒性,可能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風險。○∕╳
C. 消委提倡訂立口罩標準,詳列防護效能及安全要求。○∕╳
2. 郭永賢認為設定口罩標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口罩的顏色公仔五花八門,同學最喜歡怎樣的口罩呢?請畫出來吧!
■詞語解碼
紡黏法
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副教授葉曉雲解釋,紡黏法是將聚合物熔融、紡絲成網狀後製成不織布,生產過程中可直接使用有顏色的聚合物膠粒,故製成的不織布已有顏色且不會脫色,常見的藍色、綠色等口罩都是用這方法生產。不過,纖維在製作過程中或會不平均,有可能令布料顏色「一撻撻」。
水刺法
至於水刺法,則利用超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從而使纖維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過程中無使用額外化學品,故較環保,而製作過程中既可使用不同顏色的纖維,亦可在已製成的水刺布上印上顏色及花紋,故水刺布口罩可印上較複雜圖案,布料紋路亦較平均及平滑。
■知多點
防疫服飾的前身
疫情持續,在過去一年至今,大家出門都一定要戴着口罩;坊間亦有不少附有透明膠遮蓋面部的防護帽,以阻隔飛沫,防止細菌。原來古時亦有類似防護帽的衣飾。
孟子曾說「男女授受不親」是禮,異性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加上因為古時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對男女之間有嚴格的規範,《禮記?內則》中記載「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女子出門一定要遮掩面部。此外更規定走路時要男右女左分開走、男女不得同席而坐、不能用手傳遞東西、不互相討借東西等。
古代有一種服裝名叫「帷帽」(圖d),《三才圖會》記載帷帽創於隋朝,一般是在帽子四周連上紗布製成,其長到頸部,以作掩面、遮蔽風沙。
到13世紀,意大利探險家馬可孛羅從西方遊歷東方,並將見聞寫成《馬可孛羅遊記》,書中記載他曾到過忽必烈在位時期的元朝,元代規定向大汗(元代對皇帝的稱號)獻上食品時,要用絹巾遮擋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物。
■望圖生義
_ 面 _ _(圖e)
■小遊戲1
成品檢驗是很重要的一步,生產商要確認產品是否符合品質要求,以防止不及格的產品流出市面。同學試化身為檢驗人員,圈出帶有錯字、不及格的口罩,並在旁邊改回正字。(圖f)
■小遊戲2
小迪買了一盒印有古代文字樣式的口罩,同學試試能不能辨識口罩上的文字,寫在()裏呢?(圖g)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