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巴加價 新巴城巴疫市加12% 設票價機制15年來最高 九巴准加8.5%實加5.8%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失業率上升,不少企業經營困難,而專營巴士公司獲批准大幅加價。政府昨日批准城巴、新巴、九巴及嶼巴加價申請,平均加幅介乎8.5%至12%,龍運巴士不獲批加價。4間巴士公司4月4日將實施新票價,其中城巴及新巴獲批加價12%,是政府自2006年引入專營巴士票價調整機制以來最高加幅,城巴新巴加幅會分兩階段執行。九巴及嶼巴獲批加價8.5%及9.8%,惟九巴在「豁免隧道費基金」補助下,實際加幅5.8%。
有政黨批評政府疫情下批准巴士加價,勢必令市民負擔百上加斤。政府提出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補貼上限暫時由400元提高至500元,以減低加價影響。
下月4日實施 新巴城巴分兩輪加
陳帆稱經營狀况已達「關鍵時刻」
運房局長陳帆稱,政府曾因應疫情擱置處理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惟疫情持續下令經營環境持續惡化,加上「保就業」及防疫基金援助措施完結,巴士公司經營狀况已達「關鍵時刻」,「不准巴士公司加價已不再是一個選擇」,否則將有公司難以持續經營。他稱明白加價對市民的影響,政府會透過延長交通津貼減輕市民負擔。
5間巴士公司於2018至19年申請加價,特首會同行會昨審議並批准其中4間巴士公司加價。其中,於2019年1月獲准加價9.9%的城巴(專營權一)及新巴,今次再獲准加價12%,加幅分兩階段執行,首階段於4月4日先加價8.5%,明年1月2日再加3.2%;政府指兩階段加價後,約九成乘客每程多付車費不超過1.5元。
新巴城巴:疫下客量跌三四成
加價後續嚴重虧損
政府又稱,城巴及新巴在上次加價前,已有約10年沒加價,受港鐵西港島線、南港島線開通及疫情影響,載客量及車費收入持續下跌,故全數批准其申請加幅,「對確保兩間公司能持續營運實屬必要」。
城巴及新巴去年10月由新世界集團易手予「匯達交通」後,已裁減約100名後勤員工,當時城巴及新巴解釋正面臨嚴峻財務狀况。城巴及新巴昨表示,疫情下客量大跌三至四成,歡迎政府批准調整票價,但加價後財務仍非常嚴峻,續有嚴重虧損。
九巴今次獲准加價8.5%,但在計算九巴的「豁免隧道費基金」補助下,九巴獨營路線實際加幅將調低至5.8%;至於由九巴與城巴或新巴聯營的過海路線,則一律加價12%,分兩階段實施。
根據年報,九巴去年上半年錄得5180萬元虧蝕,前年錄得稅後盈利3.15億元。政府稱九巴去年財務受疫情影響,預計若維持車費不變,未來數年會出現虧損。九巴發言人稱,期望今次票價安排在市民負擔能力及營運成本取得平衡,並會凍結月票票價。
稱錄虧損 嶼巴平均加9.8%
嶼巴則獲准平均加價9.8%。政府稱考慮到對大嶼山居民的影響,決定調高3條昂坪路線、邊境路線等票價的加幅,而來往東涌新市鎮至南大嶼路線的平日票價加幅調低至8.2%至9.7%;又稱嶼巴自2017/18年度起已錄得虧損。
巴士公司去年受惠於政府工資補貼,其中九巴在兩期保就業計劃共獲6.5億元,新巴城巴兩期獲2.68億元。
工聯會稱令民怨火上加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批評,政府在疫情下仍批准巴士加價,公眾必然有負面觀感,且加幅過高,建議政府恆常推出公共交通津貼計劃。民主黨交通事務副發言人莊榮輝說,本港出現結業及裁員潮,強烈反對政府此時批准巴士大幅加價,斥政府離地及不體恤民情。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鄧家彪表示,批准巴士加價令民怨火上加油,建議政府以行政措施押後加價生效日期。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