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港府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財政司長陳茂波公布 《2021/22財政預算案》,政府將向約720萬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者,分5期發放共5000元電子消費券,涉款約360億元,預料行政費達6億元。
分5個月發放 每月1000元
陳茂波稱,消費券將連續5個月、每月1000元,透過金融管理局持牌儲值支付工具發放,希望用於本地消費,原則上容許網上購物,但不包括通過網上在海外購物。對於長者未必適應電子方式,陳茂波稱很多人已習慣用八達通,長者亦可使用。政府消息人士補充,每月消費券金額須當月用於本地零售、餐飲、服務行業,但不包括交通津貼涵蓋的交通工具,且要「月月清」,餘額逾期將退還政府。陳茂波表示消費券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0.7%,冀9月前可發放。
學者:小商戶未必受惠
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對消費券對經濟有0.7%提振作用之說抱有懷疑,他稱計劃所涉的360億元數目不大,正常情G下香港的零售消費額一個月已有380億至400億元,而今次消費券會涵蓋美容等服務業,認為消費券對經濟提振的效果細、「分薄驉v。他又認為,政府今次做法未必能幫助水深火熱的行業,料小商戶未必有設電子系統收消費券,部分消費會落入生意不受疫情影響的超市口袋。
工聯會陸頌雄稱,有市民可能想用消費券更換售價數千元的電腦或其他電器等,新民黨容海恩稱,如未能用消費券繳交電費水費等,市民或認為有很多阻礙。陳茂波回應時重申,計劃是參考了外國經驗,「每次畀齱B每次有時限」,對經濟拉動力最大。
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稱,6億元行政費是暫時估算,強調會應使則使,相關部門需更新電腦系統,亦要找儲值支付工具商,過程中可能要處理書面表格、有服務承辦商的費用及宣傳等。——綜合《明報》報道
■各方意見
為中小企帶來商機
“ 期望透過電子消費券為中小企業帶來生意,並讓市民「有錢使」,明白社會上有人生活較拮据,消費券的適用範圍會盡量寬闊,去街市、吃早餐、光顧快餐店、零售甚至網購,只要本地商戶都可使用。——財政司長陳茂波
全民派錢更靈活
“ 全民派錢較靈活,亦可幫助水深火熱的市民舒舒氣,而電子消費券似是「政治交易」,行政費偏高,其執行細節易出問題,且難以監管違規行為。——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
“ 現有約3000間食肆掙扎求存,政府到暑假才開始讓市民登記電子消費券,憂部分食肆已捱不住;推電子消費券屬好事,盼飲食業可吸納到其中的120億元,但消費券不及派錢來得直接快捷。——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
“ 電子消費券會較多流向大集團,小店受惠有限,八達通等儲值支付工具往往要收取手續費,而且部分小型食肆根本無電子支付系統。——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
■知識增益
亞洲各地消費券計劃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各地推出不少惠民措施以振興經濟。中國大陸、澳門、台灣等皆有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計劃,以持續刺激本土消費。
.武漢:5億消費券 使用如抽獎
武漢於2020年4月啟動「武漢購2020促消費活動」,發放5億元人民幣消費券。當地分餐飲、商場、超市和便利店、文化體育旅遊4類消費券,並在支付寶、美團、大眾點評及微信等應用程式派發,所有在武漢市民均可參與抽獎,消費券有10元至80元人民幣不等面值,使用時須消費滿面值3倍及以上才能抵消相應金額,使用總額亦有限制。此外,武漢市亦向貧困者發放1800萬元人民幣專用消費券。
.澳門:電子消費券
六成流入中小企
澳門政府2020年4月及8月分兩期向合資格居民派發合共8000澳門元消費卡,消費卡有使用期限,每日使用上限為300澳門元,不得兌換為現金,亦不得用於娛樂場、境外旅遊及醫療服務等;逾期未用餘款會退回庫房。澳門政府2020年6月發表中期報告,統計消費卡的總交易額達14.6億澳門元,其中飲食及零售業分別佔近24%和70%,超過六成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業;估算計劃能帶來18億至24億澳門元經濟效益。
.台灣:提領方式被指複雜
台灣政府2020年中推出「振興三倍券」,消費券分紙本和數碼兩種。按官方說法,紙本可於郵局用「健保卡」兌換,支付1000元獲得3000元新台幣;也可上網登記,政府再按民眾挑選領券的超市領取。數碼方面,則分為信用卡、電子票證、電子支付等3種方式。如綁定信用卡後,消費滿3000元新台幣,將在下期帳單退費2000元新台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指振興券的提領方式複雜,藍營則批評派振興三倍券是找民眾麻煩,堅持應發現金。
.5000元消費券(圖)
●模擬試題
◆延伸回應題
「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是 振興經濟(A)的最有效方法(B)。」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
↑(A)同學須留意題目針對評論消費券對振興經濟這結果的成效,如只集中評論消費券的利弊而忽略它能否振興經濟,將被視作離題
↑(B)題目為暗比題,同學必須提出評鑑準則,於同一平台下比較消費券與其他振興經濟的方法,如派發現金、改革稅制等,然後作出個人立場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同意
•消費券針對本地市場
從針對性而言,政府派發消費券以振興經濟,能短期及針對性地提振本地經濟。如資料提及,港府計劃於2021年夏季向約720萬港人分5期發放共5000元具時效的電子消費券,主要用作本地消費,政府料計劃能對經濟有0.7%提振作用;類似計劃於澳門,亦估算計劃能帶來18億至24億澳門元經濟效益。相對而言,如政府全民派發現金,政府無法限制市民使用現金的用途,如有市民可能會把政府的現金儲起來,未必能確保將政府的資助直接用於本地消費市場。消費券更能每月持續刺激本地經濟,加快本港經濟復蘇。
•首次派消費券 效用較大
政府首次派發電子消費券,不但用途廣泛,市民可購買日用品及食物,解決生活所需,亦能刺激消費市場,甚至可能有電子支付平台為吸引市民使用該平台用消費券而提出更多優惠,帶旺整體消費市場,而實行成本及限制亦不多,政府過去已有以電子平台派發現金經驗,亦毋須修改法例,有利快速振興經濟。相對而言,其他一次性「派糖」以振興經濟的措施,如提供電費補貼、寬減差餉等,政府過去已多次提出,社會上亦已習慣類似「派糖」措施,振興經濟程度相對有限。
很小程度同意
•公平爭議
雖然電子支付日漸普及,但政府首次以電子形式推出優惠券,許多長者未必擁有智能手機,或不懂得使用電子付款,資料亦提及中小企指出,小店較少電子支付儀器,即使八達通付款機器也要付出租金才可使用,認為電子消費券對消費市場的提振效果只會流向大企業,對振興經濟的效果有限;相反,從以往經驗而言,全民派發現金較少行政障礙,不熟悉電子工具的長者也能提取,從普及度而言更能提振經濟。
•可持續性偏低
從可持續性而言,發放消費券屬即時及一次性的紓困措施,雖具提振經濟的效果,但可持續性成疑,長遠而言並非振興經濟的最佳方法。相對而言,政府為各行各業訂出長遠而有規劃的發展策略,更有效長遠振興經濟。如就旅遊業而言,針對疫情下各國旅遊業停擺,政府可積極助旅遊業開拓本地遊業務,或提供各類轉營高新科技的資助及培訓,更有利振興經濟。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7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