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納粵2035規劃 專家:料駁京滬通香港
中國高速磁浮技術逐漸成熟後,邁向商用開始提上日程。各地近年在中長期交通規劃中預留高速磁浮線路,其中廣東上月發布的「2020-2035年國土空間規劃」,明確標識出京港澳、滬(深)廣兩條高速磁浮通道,香港段由深圳灣直入西九龍。曾參與港珠澳大橋規劃的學者指出,中國的第一條高速磁浮線「很有可能在深圳或香港建站」,但論證期(計劃階段)要考慮不同聲音、評估效益,避免盲目投資,「像現在港珠澳大橋的效率不高,就是一個例子」。
上月發布的《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首次提出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浮、滬(深)廣高速磁浮兩條高速磁浮通道,引起熱議。廣深高速磁浮鐵路規劃圖隨後曝光,顯示預留路線將從廣州東站引出,經南沙一路南下,跨過珠江口後進入深圳寶安和前海,再由大致與深圳灣通道平行的方向和位置進入香港西九龍(見圖)。倘以列車設計時速600公里推算,約20分鐘可由廣州抵達香港。出席兩會的港區政協常委蔡冠深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會建議深圳西麗樞紐可考慮將香港的西九高鐵連在一起,讓香港西九高鐵可通過西麗到達全國。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退休教授鄭天祥對本報表示,中國的第一條高速磁浮城際線「很有可能在深圳或者香港選一個地方建站,直接到上海或北京」,稱深港兩地「距離近人口多,經濟又足夠發達,商業需求也更多」。他認為兩地人口相加逾3000萬,「相當於一個國家」,有條件滿足未來的客運量;最合適在深港邊界建站,「這樣容易兩個城市共同使用,就是看制度方面怎麼滿足,能不能談得攏」。
若以深圳到上海約1500公里、到北京約2200公里路程計算,乘搭磁浮列車只需約2.5小時即可抵滬,3.6小時可抵京,比高鐵節省逾一半時間。鄭天祥指出,兩地距離600至2000公里內是高速磁浮的「優勢區間」,前往機場和候機的時間較長,加上出行易受天氣影響,「假如價格差不多,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完全可以取代飛機」。
中國的磁浮研發始於1980年代,相較德、日等國晚近半世紀。1989年國防科技大學製成首架小型磁浮「原理樣車」,研製載人磁懸浮列車1992年被列入八五計劃。至去年,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於青島成功試跑。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亦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高質量」交通網,實現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鄭天祥指出,中國的磁浮列車已可做商業用途,目前屬於試驗階段。近年來,內地許多城市相繼在城市規劃中預留磁浮線路,除廣東外,上海和杭州、成都和重慶間亦有高速磁浮規劃,而新疆、山西、安徽等地則計劃修建中低速磁浮試驗線。據內地傳媒統計,在建磁浮線路共2條、規劃建設的共9條。
明報記者